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商业非诉律师的职业自述:案件越复杂,我就越兴奋

界面新闻 2020-07-09 11:42

和很多人一样,黄颢对法律最早的印象来自于律政剧。那时候他上中学,电视里成日放着TVB那些带着蜷曲假发的法官,受人尊敬、代表正义和高知,这是他对法官和律师最早的印象。

他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会计师,对律师这种服务行业天然地有亲近感。等到高考选志愿的时候,黄颢很自然地选择了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

那时候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的法治环境还远不完善。“师兄师姐出去做律师的都很累,也赚不到钱,” 当时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做律师的很少,大多数同学都削尖脑袋往体制内钻,要么去做公务员,进入公安系统、法院系统或者检察院系统;要么就进入国有企业。“在九十年代,进入体制内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收入和工作环境都相对稳定”。

毕业之后的第一个人生分叉口上,黄颢选择了进入一家大型电信央企。 “如果说银行是金饭碗,那么电信就是银饭碗,收入也相对稳定。” 当时企业内不怎么重视法律,文科毕业的黄颢被安排做行政秘书。但赶巧的是,遇上企业转型,客户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黄颢的专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作为企业内为数不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他有机会参与了很多企业与全球著名公司的合作谈判项目。这段时间对黄颢触动很大的一件事是企业和一家美国电信服务巨头的合作谈判。“从总裁到下面的同事,整个项目全部用英文和对方直接沟通。”

第一次参与项目谈判的时候,有很多内容听不懂。虽然当时人微言轻,会上轮不到他发言,但他意识到,学校学习到的东西远远不够,英文也需要格外重视。

渐渐的,随着项目的深入,黄颢开始展示出法学背景的优势。每次对方的律师在场的时候,黄颢作为电信代表也需要在场,对方抛出问题,黄颢接招。“那时候我还是小年轻,大领导都在看着我,压力很大。”

但参与这一项目,也促使了黄颢自身能力快速进步。他开始在私下恶补,阅读了大量的法律文书,背单词、看各类英文文章,每次谈判前,熟悉了解项目背景和专业知识,为谈判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发怵是因为你对项目背景不了解。如果真的是在对背景很了解,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没有什么好发怵的了。这个时候,自己自信心也有了,英语水平也慢慢上来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开始筹措在美国和香港上市。作为第一批进入上市主体的分公司的员工,黄颢也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

根据美国证券法律、香港证券法律以及国内证券方面的披露要求,黄颢做了相当多的准备,期间配合集团的上市项目组开展工作,需要不断和券商、会计师、发行人的律师(包括大陆律师、美国律师、香港律师)打交道。这些经历对黄颢后续开展职业相当有益。“当时的机会比较好,恰逢电信转型,我们接触了诸如麦肯锡、IBM、埃森哲等很多国外的高端咨询机构,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国外最新的管理运营和商业运作模式,也有机会学习到很多高端机构提供的法律文本。”

正如老话所言,机会绝不会给无准备的人。“我的很多同学觉得毕业了也不做律师,根本不需要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这个考试很难,但我还是在毕业后第二年就把它考出来了,与此同时,我还取得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黄颢说。

这对他日后在企业中接触法务工作起了极大作用,“那时候企业拿到律师资格的人非常少,我正好取得了这样的资质,单位就安排我一起参与了很多重大项目。”

除了代表企业和国外巨头们开展一系列谈判合作外,国务院出台《电信条例》后,他还牵头梳理了一整套电信营业厅的业务合同模板。这套合同模板后来被集团公司采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至今仍在使用。 “当时真的是做了很多事情,觉得特别充实。” 回溯这段经历,黄颢的语气中仍然充满了骄傲和兴致。

我还没到去享受鸟语花香的阶段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很快,黄颢被提拔为分管法律的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成为当年企业最年轻的中层管理干部之一。就在黄颢准备大展拳脚,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一纸通知递了过来。领导决意安排黄颢到地方分局担任党委书记兼副局长,分管服务工作。所有人都跑来贺喜,只有黄颢自己知道,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此前在企业总部,他接触的都是埃森哲、麦肯锡、IBM一类的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特别是法律层面,整个视野完全是国际化的。而一旦下沉到基层,他的专业将很难有发挥的余地。另外,工作节奏也不一样,此前,他几乎全年无休,有忙不完的工作,但到了基层,几乎便是朝九晚五,每天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和挑战。

他考虑再三,仍然是服从了调配。但他没有闲着,在基层的三四年时间里,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主动请缨,参与了2010年世博会前期企业与各国世博展馆通讯保障和服务的谈判工作,期间又在复旦大学进修,取得法律硕士学位。

那段时间正值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他将理论结合实际,研读修习中外资本市场、金融证券、投资并购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合理梳理自身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金融领域的风险认知和把控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层面。

2009年末,在世博谈判工作结束后,黄颢最终决定离开企业,去实现自己做一名律师的理想。

这不是一个轻易的举动。一方面,企业作为天然的垄断行业,对于法律专业的人员来讲,发挥的余地不大。但另一方面,企业的待遇不错,如果放弃了这个“银饭碗”进入律师行业,前景不一定很好,薪水也会暂时断崖式的下跌:在企业,黄颢当时一年有将近30万元的年薪,还有车贴、通信费补贴等福利。但如果出来做律师,得先从律师助理做起,大约2500元一个月。

但对于年方30的黄颢来说,轻松缓慢的工作环境,30岁就可以预见到退休是什么样子,这种人生并非他所愿。“我觉得还没到去享受鸟语花香的阶段,”他说,“进入律师行业对我来说是一个新挑战,也是我从小就梦想的职业,不尝试一下,我不甘心。这是我决定离开的主要原因。”

在日后看来,从体制内向独立执业律师的转折成为了黄颢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进入律所后,由于年长于其他同事,法律功底扎实,且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在第一年的律师实习期,黄颢就取得了合伙人的信任,已经带领小团队独立操作项目。转正后,他的工资很快就上来了。这不重要,真正令他喜悦的是,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真的喜欢律师行业,也很适应律师行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工作状态是饱和的,很多项目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他成为律师之后处理的第一个大项目,是协助某大型央企集团旗下的成员单位收购浙江一家民营船厂。由于该交易标的金额大, 又涉及国企收购民企,标的企业的历史沿革较长,股权结构复杂,部分内容涉及军事机密,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这项法律工作极其复杂,工作量也极大。

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向客户汇报时,他们得到了客户的完全认可:完成速度快、配合好,报告质量也很高。这给他们和这家央企集团后续的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年来,黄颢从一名律师助理成长为一名知名律所的合伙人,参与了大大小小近千个项目。在黄颢看来,这些法律项目的成功落地,技巧上只有一个: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客户也很聪明,他委托你做一个这么大标的的项目,他自己也会尽心。与此同时,他能很清晰地感觉到,你是不是在尽心做好这个项目。”

与有些市场开拓型的律师不同,同样做一个项目,黄颢在项目初期,会做好详尽的背景调查,了解项目中各方的诉求,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在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方案时,除了会给客户交易架构的设计方案外,还会多增加一些比较分析,用浅显易懂的语句,逻辑清晰的脉络,告知客户这个描述的分析和判断是什么。在判断里面,还会提及可能引用的法律法规是什么、法理依据在哪里。“我都会给客户一个更深入的法律分析”。

此外,黄颢还会从客户角度,思考他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合法合规地实现这一目标。到了这一步,黄颢会给客户两三个方案选择,提出优选的建议,并用大量的事实和理由说清楚选择的理由。

“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方案不是一个简单的初步方案,而是结合大量的调查和法规检索给出的判断。有时候,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晰,我们会在前期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大量的沟通,已确认其法规有效性。同时,我们的方案中还包括后续具体实施的流程、材料、实现周期等。对客户来说,这完全是超出预期的。”

从未感到吃不消

2014年,黄颢进入现就职律所担任合伙人。这是一家精品律所,主攻资本市场法律服务领域,正与黄颢的专长不谋而合。

数年时间里,黄颢在这一领域建树颇多,他担任了十数家境内企业A股及境外IPO、债权发行项目的专项顾问,牵头参与了许多大型企业的跨境投资并购项目。

每进入一个新项目,都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律师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他说,“就算我退休了,我对法律的热爱也不会削减,我肯定会一直学下去。”

他总结了做律师的两个乐趣点,一是碰到非常复杂的局面,他会变得特别兴奋,“哪怕不吃不睡,我也要把它研究透”。二是在一个案件结束后,当客户表达由衷的感谢时,他会体会到甜蜜的成就感。

律师虽然是自由职业者,但其工作量却非常饱和。特别是遇到项目紧急时,每天只感觉时间不够用。但即便是成日成夜的连轴转的时候,他也从未感觉到吃不消。“这可能跟人的性格有关,我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时,就从不会觉得累,或者说我自己不会意识到累。一个项目启动后,我会像打了鸡血似的,全情投入,立即兴奋起来。这种兴奋度会一直保持到项目结束。”

有一次,在对一家收购瑞士上市公司的收购项目完成签约后,客户带着黄颢和他的同事到苏黎世半山上的一家餐厅庆贺项目完成。领略着窗外苏黎世美丽的夜景,“这种时候我就感到很放松、很成功。” 黄颢回味着当时的场景说。

黄颢曾经总结过自己的一些性格特质,他性情温和——这对于非诉律师来说,是一个颇有利的优势。“其实不是说你非要很激进,才能争取到空间,有时候退让一步,反而局面就打开了。”一直以来,客户都很认可他的这种谈判风格。

其次是踏实肯干的态度。这已经影响到他团队中的所有成员。“这是一个像烙印一样刻在我们团队中的特质,包括我和我的成员,都比较踏实,相对也比较沉稳,我们愿意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作为合伙人,黄颢现在领导着一支有8名律师的团队。未来,他对自己的团队还有很多规划。他现在会亲自去牵头带领团队同事做项目。等到三四年后,他的这批同事可以带教新同事时,团队规模可以再扩大,工作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而至于黄颢自己,他从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停下来,他时刻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冲在一线与团队同事并肩作战,”我始终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知识需要补充。” 这个学习过程也是给他的职业生涯不断增添新鲜事物的过程,使得他一直对律师职业保持了很高的兴奋度。

“我一直说我热爱法律和律师职业,正是因为它有很多的新问题、新知识产生。“

而随着法治在中国的不断增强,法律服务对于每个人,每个企业来说,将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对于法律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是值得我们花毕生精力去做的事情。”

相关系列报道请点击>>

新闻推荐

投资券商的时代已经来临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这就是牛市。现在还是投资券商的非常有利时机。从上升空间看,我们认为优质龙头券商仍有50%以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