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富效应让储户接受角色转变
■他山之石
■韩忠益
笔者上周就“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逻辑背后藏着一盘大棋”,分析了这一“旧事重提”的大背景,认为“未来一些海外基金或者融资平台若不能再发挥积极作用,很多还处于创业之中的中国企业或者准备上市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输血和融资交易平台,谁来承担这个角色呢?打通国内商业银行与券商的混业渠道,可以为未来可能存在的变故未雨绸缪”。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那些想要回归,或者准备在国内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现在的市值动辄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单靠现在A股市场的存量承接力是有限的,如果让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就可以直接参与股票IPO、定增等股权融资,以及扩大固收产品的承销范围。
银行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可以做大直接融资的市场蛋糕。事实上,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社融存量中直接融资(股票+债券)占比仅不到28%,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社融存量中直接融资比重就已经超过80%,远高于我国。因此,我国的直接融资增长空间巨大,银行应该当仁不让地参与到券业中来。
决定A股走向的有两个重要因素,政策面和资金面,政策面又是主要决定因素。打通银行与证券的连接,就是政策面起作用,目的是引渠入市。
虽然社融存量存在巨大提升空间,但要吸引储户把钱取出来投向为实体服务的权益类产品并不容易,这就需要管理层不仅要打通银证混业渠道,更要有一个欣欣向荣、能够真正分享改革成果的财富市场,而要解决好银证混业的问题首先要正视存在的不足。
一般而言,银行资金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存款,一部分是居民个人存款。今年以来资金面持续宽松,通过贷款、短融、债券、票据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的成本不断下行,但一些企业并未将资金重新注入到实体之中,所以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一直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其实催生了利差的套利链条,不利于货币信用直达实体的效率和效果,企业更多地将其作为存款放在银行账户上,显示企业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活跃度较低;而且,结构性存款的高收益率会推升银行负债成本,有悖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初衷。
证券市场的问题主要是存在监管误区。细看沪深两市的K线轨迹发现,沪深股指走牛的日子总是那么匆忙,而下跌的时间又是那么漫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关注股指上涨时那样对下跌中的股票也多一份呵护呢?看看美股就应该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美国不管发生多么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其股票市场永远是上行的,尽管也会有波折和动荡,但时间曲线总是短暂的,每一次波折和动荡后都会迅速收复失地。2008年“两房”债券导致的金融危机是这样,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也是如此,这其中,银行以其强大的客户资源对美股的支持功不可没。所以,一个稳定而富有生机的金融市场生态,对一个社会投资的预期是多么重要。
回看A股,我们现在亟需建立一个可预期的金融信心市场。如果说过去因为认识不足、市场条件不成熟,导致对A股的认识有所偏颇,那么现在应该是改变策略的最佳时候。除了可以从美股的发展得到启发外,我们还可以从银行体系近年来出现的变化中,看到巨大的存款正在像冰山一样逐渐融化,这是储户们从理念到实践的一种全面角色转换的开始。
过去有一种说法,胆大的炒股,胆小的存银行。但自从银行改变游戏规则后,今后存银行也不是包赚不赔的买卖了。两年前,一行三会曾联合发布“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对外宣布,理财产品像绝大多数公、私募基金一样不再保本。事实上,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也属银行理财产品范畴)不少产品已出现了亏损。存银行,利息低;买债券,有亏损;投资房产,“房住不炒”已三令五申,躺在银行账户上的20多万亿理财产品何去何从?另一方面,今年有不少百亿级基金销售秒光,说明有众多不甘心的储户最后还是“无奈”选择了权益类市场。以目前各类资产收益情况看,一年期理财收益率在3%左右,一年期定期存款在1.75%左右,而主动股票型基金2019年的回报中位数超过了40%。结果就是,储户的这种“无奈”选择其实是幸运的。今年上半年基金业绩远高于银行理财收益就是佐证。所以,一个有了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才能将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逻辑背后的大棋变得有意义,才能引渠入市,让储户愿意接受角色转变,也更容易将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战略目标行稳致远。
本周A股出现连续逼空行情,成交额连续5天突破1.5万亿,一盘大棋背后的逻辑正慢慢清晰起来。奔跑吧,中国股市!
新闻推荐
7月才过了1/3,年内基金业绩排行榜上就换了面孔,医药主题基金一枝独秀的情形发生变化。重配科技的基金再次居前,超越医药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