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上攻势头再启:沪指收复3400点 深市更猛大涨逾3%

澎湃新闻 2020-07-13 15:11

强势不改,两市继续高歌猛进,上证指数续创两年半新高,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八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连续第六个交易日突破1.5万亿元。

在经历过一个周末之后,受前一周周五调整影响,A股7月13日开盘涨跌互现,深强沪弱的格局依旧不改,银行、保险等权重板块的调整继续压制沪指进行窄幅震荡。水利建设板块受南方地区暴雨引发的洪水灾情而持续火爆,农业、猪肉板块同样因此而受到涨价预期震荡攀升。而从盘面上来看,资金更加青睐中报业绩高增长板块。

午后,两市震荡攀升,创业板指更是一度涨逾4%,逼近2900点关口。至7月13日收盘,上证综指涨1.77%,报3443.29点;深证成指涨3.5%,报14149.14点;创业板涨3.99%,报2889.43点。

7月13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1672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6125亿元增加599亿元。其中,沪市成交7174亿元,比上一交易日7032亿元增加142亿元,深市成交9550亿元。

沪深两市共有264只股票涨幅在9%以上,3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北向资金7月13日合计净流入68.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33.42亿元,深股通净流入35.08亿元。

科创板111涨12跌。涨幅最大的沪硅产业(688126)以涨停收涨20%;跌幅最大的云涌科技(688060)收跌8.86%。

农业股领涨

在板块方面,农林牧渔板块掀起涨停潮,禾丰牧业(603609)、荃银高科(300087)、苏垦农发(601952)、金健米业(600127)、金新农(002548)、天邦股份(002124)等逾十只个股涨停。

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板块同样造好,青龙管业(002457)、青松建化(600425)、洛阳钼业(603993)、西部矿业(601168)、东方钽业(000962)、云南锗业(002428)等多只个股涨停。

白酒股在龙头贵州茅台(600519)的带动下走强,贵州茅台再创历史新高摸至1787元/股,另一个龙头五粮液(000858)同样创出历史新高,板块内的顺鑫农业(000860)、伊力特(600197)、古井贡酒(000596)、水井坊(600779)等涨停。

银行股拖累指数上行,无锡银行(600908)、宁波银行(002142)、成都银行(601838)、青农商行(002958)等跌逾1%。

免税店板块表现一般,百联股份(600827)一度跌停,中国中免(601888)跌逾4%。

短期需注意政策面信号

国泰君安认为,指数有望延续震荡上涨趋势。目前市场正处于增量资金快速流入阶段。资金面宽松,叠加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是背后主要驱动力量。而股市赚钱效应的提升,将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的入场。两市成交量持续维持在万亿以上,在如此充沛的量能情况下,市场将维持强势格局,板块及主题类机会纷呈,后续市场可继续看好。

国泰君安认为,短期需注意政策面信号。上周证监会集中曝光258家非法配资平台,社保基金和大基金相继减持,周末银保监会发声,加强资金监管。这一系列政策或传递出监管层期待慢牛的信号。指数短期过快上涨本身也不利于行情的延续。预计指数层面将由之前快速上涨转为强势震荡上行格局。

操作上国泰君安建议持股待涨,继续保持多头思维,逢低积极布局。低估值蓝筹、科技及消费均有机会。蓝筹板块方面可关注券商、保险、有色等。券商将受益市场回暖;有色、煤炭等资源股,将受益全球流动性宽松及经济复苏预期。科技股方面可关注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中报业绩预期较好,随着中报披露期临近,市场对于中报业绩关注度将提升。

东北证券认为,牛市仍将持续,3800点目标不变,主要原因在于:分子端来看,PMI等景气度指标显示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而通胀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盈利增速大概率处于持续回升通道中;分母端来看,流动性方面,社融等金融数据仍在高位,显示目前宏观流动性相对充裕,微观资金面来看,融资余额、成交量、以及新基金发行规模均处于上升通道,且与2015年牛市相比仍有较大上行空间;风险偏好方面,贸易摩擦和疫情反复对市场的影响已经相对偏小,短期调整因素对市场实际影响有限。

粤开证券指出,前期沪指快速突破3000点之后已经形成两个跳空向上缺口,后续市场大概率进入到震荡阶段。当前无论从经济面、政策面还是情绪面来看,牛市的基础都得以进一步夯实。目前市场热情已经被点燃,在经过反复的博弈之后,A股有望走出长牛的行情。配置方面,可重点关注以下四条主线:(一)医药股中报预喜率高,半数以上业绩翻番;(二)科技股景气上行,具备长线投资机会;(三)国企改革提速,有望成为牛市新风口;(四)中报预喜率较高板块及低价股投资机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6万只私募产品半年考:超过八成实现正收益 业绩分化严重

本报记者王宁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但私募产品整体表现参差不齐。7月10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