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打上新冠肺炎疫苗还有多远
新冠肺炎虽然在国内已经总体可控,但源源不断地输入病例和偶尔冒出一些的国内病例,又难以让人彻底放心。随着科研的进展,全球开始出现越来越多讨论和催促疫苗的声音。为了鼓励疫苗研发,政府与各国际组织进行了巨大投入,公众似乎也盼着疫苗能尽快造出来。但研制疫苗不仅是个科技难题,也涉及到各种社会因素,比如投入,比如国际关系,比如中国在全球合作中的位置。
疫苗研制为什么这么慢
疫苗研发一贯是相当慢的。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发现,直到2017年,第一个疫苗才研发成功,花了三十多年。第一个艾滋病疫苗早在1987年就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但三十多年过去了,全世界有数十个疫苗进入临床,至今仍未有一个成功。疫苗的平均研发周期是8到20年,超过了大多数药物的平均水平,同时耗资数亿至数十亿美金。
造疫苗不同于开发药物。很少有什么药物人人都需要吃,但许多疫苗人人都需要打。因此,疫苗的安全、稳定和有效性需要格外慎重,一茬一茬地测试,反复调试疫苗本身的要素、剂量、接种方式。每一轮测试,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如果运气不好,花上数十年仍一无所获,也是有可能的。
当疫苗终于研发成功,后面还跟着更严峻的挑战:生产足够多的疫苗、调拨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让全球民众都打上。根据2017年美国《疫苗》期刊的一项研究,新建一家单价疫苗制造厂的投入是5000万到5亿美元,多价疫苗厂更是高达7亿美元。这还不算雇佣员工的经费。
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五大路径
新冠肺炎疫苗是人类有史以来,在研发环节投入最密集、团队最多、推进速度最史无前例的疫苗。因此,市面上不乏乐观的声音。连比尔·盖茨都说,预期的理想疫苗9个月之内就能出现。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在媒体上回旋,这就是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为代表的意见——“人类可能永远无法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
普通人究竟应该信谁?或许,首先我们应该看看疫苗研发背后的逻辑。疫苗的基本原理,是把由病原微生物改造成的“假敌人”打进人体内,激发人的免疫系统进行“演习”。这样,在遇见“真敌人”的时候,人体就能将其顺利消灭。由于病毒不确定性更高,各种生物学特性也更微妙,因此操作比细菌要难很多。经过漫长的探索,科学家们总结了把病毒处理成“假敌人”、用于造病毒疫苗的五个套路,称之为“研发路线”。它们是提纲挈领的路径,主导着不同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第一类,就是把新冠病毒灭了,整个儿做成灭活疫苗打给人。第二类,只把病毒的遗传基因拿出来,做成DNA疫苗,让它在人体内生成一些免疫原性物质,起到疫苗的效果。也可以把病毒的基因的产物——mRNA——做成疫苗。它们都属于核酸疫苗。病毒引发免疫反应是由于它的某些蛋白质。把产生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单独拿出来,移植到其他微生物上,让其大量生产这些蛋白质,做成重组蛋白疫苗,这是第三类。也可以改换思路,把新冠病毒引发免疫反应的部分拿出来,搭载到其他对人危害很小的病毒上,就像火箭搭载卫星一样。这个搭载的思路做出来的疫苗有两个具体的路线,就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上就是全球公认可行的几大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路线。
这些套路各有优势、各有劣势,全球数十个团队的120多种候选疫苗研究中,这五大路线的产品都在同步推进。不过,找到看起来可行的研发路径或许只是疫苗研发事业中最好办的一步。更加令人煎熬的,是对疫苗有效性、安全性漫长而反复的验证过程。
从实验到实用有多远
疫苗与药物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想要知道药物有没有效,可以招募患者进行试验;但疫苗主要是防病的,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先给健康的志愿者打疫苗,然后给他们注射病毒,看看疫苗能不能起效。为了规避这个问题,学者们采用了许多替代思路。比如说,先给动物打疫苗,看看有没有效。
但基因上再接近的动物,病毒的感染谱也大相径庭。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与人类完全等同。所以,即便在动物模型上实验不成功,只要在免疫学和安全性上满足一定条件,这种疫苗仍并非毫无希望。
牛津大学的ChAdOx1 nCoV-19疫苗就是如此。它是全球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之一,被认为“最有希望”。实验者将它注射给恒河猴,然后用猴子去感染病毒,发现这些猴仍然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同时却没患上肺炎。虽然当天全球生科板股价应声大跌,但牛津大学团队并未停止后续的临床试验。这个疫苗后续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就在同一天,陈薇院士团队的疫苗I期临床结果公布,虽然取得了全球领先的重大成就,但也只是成功了一小步,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有许多挑战。最近几个月,新冠肺炎疫苗I期II期的好消息必定会一个接一个。
今年两会上,当时合作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政协委员朱涛在提案中说,要尽快建立创新应急疫苗技术平台,促进中国疫苗研发国际合作。既往以来,中国很少成为国际多边公共卫生合作框架的一员,中国企业和组织也很少作为研发主体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体系。但在新冠肺炎这个全球重大威胁上,疫苗研发需要国际多中心临床体系的帮忙。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此消彼长,具有又多样又飘忽不定的型别,要想让Ⅲ期临床试验真正具有说服力,让疫苗能顺利完成“成为国际公共物品”的愿景、卖到世界各地,只在中国做是不行的。在这种问题上,像GAVI、CEPI等高度专业的国际创新多边组织,能够最有效地协调各方力量,发挥重大作用。中国正在开始以捐赠国和开发者身份,参与这些新的合作。(摘编于大象公会作者徐子铭)
新闻推荐
资金凶猛!A股连续8天成交破万亿元 在火爆的市场行情带动下,场外配资、场外期权等部分灰色资金也在悄然入市
漫画财经鱼龙混杂王建明深圳商报/读创记者陈燕青进入下半年,A股走势强劲,两市频现万亿元成交。周一,两市再度走高,创业板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