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深圳大学加快冲刺世界一流大学 跨界培育引领时代发展的双创人才

南方日报 2020-07-19 06:50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峰教授(中)带领科研团队和学生探讨实验。深大供图

“我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业,闯劲十足却资金不足,当时母校雪中送炭的8万元创业基金,给了我莫大支持。”这两天,深圳大学(下称“深大”)2004级视觉传达系校友、“深大盒子”设计者房海波的创业故事在《新闻联播》播出,房海波也成为勇敢追梦的深圳创业者代表。

提起深大,人们往往会想起马化腾、李书福、张劲、史玉柱等知名企业家和大批活跃的创业者。培育一流人才,这所年轻的特区大学有什么秘密?

“得益于深圳的开放城市环境,得益于一代代深大人怀揣改革创新的教育初心,才使得深大的人才培养独具特色。”深大校长李清泉说,深大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共同成长,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创新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广博视野、创新思维、引领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特色班培养“跨界”创新型人才

“感谢创新实验班在交叉领域的培养,我有机会在大二"试水"材料与电子领域的科研项目,大三选定数学与应用数学作为专业,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将统计模型运用到金融数据。”徐振庭是深大高等研究院2016级理工创新实验班毕业生。“跨界”学习的他,最终收到牛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在深大,人才培养的“跨界”实践已颇具规模。

“交叉学科发展有强大的自我推动力,但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一流人才,人才培养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学校必须用力推一把。”李清泉说。

围绕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深大积极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特色发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6类40多个特色班,包括学术研究创新班、复合人才培养班、产业应用实验班、创业精英培育班、国际合作接轨班和卓越人才系列班,形成深大办学品牌和育人特色。

在特色班里,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生命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累计学科竞赛获奖19项,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获得专利3项,科研创新团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小平创新团队”称号。

理工创新实验班2017—2018年先后组建41支队伍参加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7支队伍获得一等奖,16支获得二等奖,18支获得三等奖。

特色班学生毕业后纷纷到世界一流名校深造。

“深大计划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全方位推动跨专业发展计划,帮助学生"武装到牙齿",赢得未来。”李清泉透露。

融产业与龙头企业协同育人

不少深大学生还记忆犹新:2019年5月,广东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深大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首次招生,面向深大大一学生选拔考试。消息一出,报名火爆竞争激烈,30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首届学生。

根植于深圳丰饶的创新土壤,深大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深大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通过腾讯特色班、实践基地、联合实验室、培养方案、认证中心与课程共同设置等方式,培养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高水平人工智能行业人才。

“共建学院由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软件工程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结合。”深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冯禹洪说,双方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实验室等,为每个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国首批金融科技科学院也在深大成立。去年底,深大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成立,并成为深圳市首个产业学院,探索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产业发展。

“学院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同时规划金融大数据技术应用、区块链金融、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方向,满足金融科技产业人才需求。”李清泉说。

新生态构建“环深大创业生态圈”

今年5月,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这家公司研发部门大部分人员是深大毕业生,多年来与深大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张会生团队紧密对接,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科技人员有技术有思路,企业有需求,两者往往一拍即合,合作相得益彰。”张会生说。

深大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出台《深圳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倡导“让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在低年级开设“创业兴趣引导课”,激发学生创业兴趣;中低年级开设“创业通识课”,讲授创业基本知识;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长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现在,深大每年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投入超1000万元,创业园孵化学生企业377家,离园持续创业的占到70%,市值亿元企业5家、千万元级近30家。

“深大,是梦开始的地方。”李清泉说,深大从建校之初就有创新创业基因,校友创办3家世界500强企业,一大批校友企业成长起来,校园周边160多家上市公司和大批创业公司环绕,形成了“环深大创业生态圈”。

对话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

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一流人才

7月13日,李清泉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正是8年前的这一天,他从武汉大学南下深圳,接棒深大校长。

8年前,媒体聚光灯打向47岁的李清泉,那时,他希望把深大建成“理想大学”。

“深大冲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只会提前,不会落后。”8年过去,他对这所年轻大学冲刺世界一流的信心更足,对大学根本任务的理解愈加深刻。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从深大走出的学生有何特别之处?

李清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建校37年来,深大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培养20余万校友,其中80%奋斗在深圳各行各业,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深大学生得益于城市的开放环境、特区人的开放思想,很早就在心里种下了创新的思想和种子。一代代深大人怀揣改革创新的教育初心,推出改革举措,给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条件。最近几年,我们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们在校学习创新,毕业加入“环深大创新生态圈”自主创业,扎根特区、融入城市。

南方日报:创新创业是深大的基因之一。如何在专业教育中不断强化?

李清泉:人才培养要主动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才能协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一流人才。

6年前,深大高等研究院“理工创新实验班”招收63名本科新生,在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尖端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这批学生六成进入全球前50名的海外大学、两成在国内前20名的知名大学深造。

如今,专业交叉融合变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校行动,使专业与专业之间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一流人才培养“深大路子”。

南方日报:深大的校园文化之活跃,令人印象深刻。

李清泉: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来到深大,学生们都会有一段奇妙的经历:被录取时,收到独一无二的“深大盒子”;进入大学后,100多个社团任你选择,但学校不给经费,活动要靠自己找赞助来组织;每年六七月,食堂每天会摆放十几筐荔枝,学生凭校园卡就可以抓一把;毕业季,有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讲稿我们会讨论删改数次,只为给毕业生最好的祝福和记忆……

2年前,我们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制定实施《文化创新发展纲要》,致力于“建设有灵魂的大学”。培养一流人才,要把大学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行动能力和人格魅力。

南方日报:今年初,深大制定《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锁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

李清泉:深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找准方向目标更好服务特区的发展,服务基础教育发展;做强医学院和建设3个直属、17个非直属医院;同时还要服务大湾区,计划在东莞、中山、珠海、汕尾等地布局研究院等。

过去8年,深大在国内大学排行榜上进步了80名,稳居40名左右;未来15年,希望深大能在国内排行榜上再前进20名,并进入全球前200名,冲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只会提前,不会落后。

数读深大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中国内地高校排名并列18名。

●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全球高校第3名、中国第2名。

●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建设点;6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依托深圳企业,建设国家级实践基地1个,省级实践基地25个,校级实习基地462个。

●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拥有2000平方米学生创业园,10年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377家。

●校友创办3家世界500强企业,4位校友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超过20万校友扎根深圳,80%毕业生在深圳就业,90%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姚瑶吴少敏通讯员陈家喜王若琳

新闻推荐

说好的5年不放弃控制权3个月就变卦,“壳股”*ST雪莱及实控人收警示函

记者|张艺编辑|债务沉重的照明企业*ST雪莱(002076.SZ)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ST雪莱7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因未披露雪莱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