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合肥有个京东方 合肥市国资国企改革引人瞩目,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双赢

珠海特区报 2020-11-09 05:57

环境优美的合肥天鹅湖,湖边新建了体育场、大剧院、市政办公中心等,将打造成为合肥政治、文化、休闲中心。合肥京东方。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基地生产车间。

合肥有个京东方。

合肥与京东方的故事始于2008年。当时的合肥作为全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对显示屏的需求巨大,“缺屏少芯”是产业发展之痛。京东方获得合肥市的建设投资后开启平板显示领域进击的华章: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10.5代线相继建成投产。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十二年磨一剑。合肥与京东方互相成就:京东方是合肥引以为傲的产业地标;合肥藉此打造千亿级别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集群。发展成就引人瞩目,投资赚钱盆满钵满:合肥投资的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通过退出已累计获得收益超过150亿元;10.5代线目前还没有转股,相信会有更大收益。

合肥京东方项目的成功,合肥市国有资本运作功不可没,国资国企改革发挥关键作用。

合肥市按照“分步走”战略积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科学精准地将国有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撬动社会投资,推动产业落地,获得收益回报,探索出国有资本引领产业发展的“合肥模式”:投资-上市-退出。一进一退中,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产业蓬勃发展的双赢。

珠海传媒集团融媒体采访团队走进合肥,对此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以期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

摄影:本报记者张帆陈佳哲王晓峰李冬阳

合肥京东方的崛起

深秋季节,合肥大街小巷的桂花盛开,令人闻之精神一振。

除了满城飘香的桂花,合肥还有一个在平板显示领域赫赫有名的京东方。

“京东方的液晶面板出货量,目前在五大传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第一。”京东方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介绍说,五大传统领域指的是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

进入位于合肥新站区的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即合肥京东方10.5代线),穿上鞋套来到液晶面板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机械臂正在有条不紊地对玻璃基板进行移动、切割。一尘不染的全封闭车间、全程自动化操作,显示着一流的生产工艺。

京东方在合肥的发展,并非一件易事。

液晶面板这个市场,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韩国、日本等多家巨头公司占据市场绝对份额。这个技术与资本密集相间的领域,既是高墙,又是铁板和封锁。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新站区的消息落地,周围一片非议。合肥京东方6代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即合肥京东方6代线)成为京东方发展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合肥是我们的福地,也是我们合作商的福地。”李宾说。

引入京东方,对合肥市政府而言是一场“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开建合肥京东方6代线所需的巨额资金,是大手笔真金白银地投入!

2009年4月,合肥京东方6代线破土动工;2010年10月,实现正式量产。前后18个月的时间,合肥京东方6代线创造了当时业内建设的最快速度。速度更快,质量更优,这一直是合肥京东方的孜孜追求。量产以来,合肥京东方6代线产品良品率和产能爬坡速度均达国际一流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首条自主建设的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合肥京东方6代线打破了国内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我国中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制造的空白,从此我国彻底告别“缺屏之痛”。

此后,合肥京东方8.5代线建成投产。

2017年12月,全球首条合肥京东方10.5代线正式实现产品下线与客户交付,这标志着大尺寸、超高清8K新时代的开启。这是京东方飞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全球显示领域一个新的里程碑。

“听到这个消息,国外一些生产液晶面板的企业绝望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京东方由“追随者”走向“引领者”,其中的关键就是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源泉。“京东方始终保持对研发的大力投入,几乎每年将不低于营收7%的资金投入研发。”李宾介绍,截至2019年,京东方累计可使用的专利超过70000件,专利总数名列全球第6位。

合肥京东方的蓬勃发展,让老百姓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实惠。此前,在我国一台32英寸的电视机价格要一两万元,如今不足千元,“奥秘”就在于占比电视机成本7成的液晶面板,实现了自给自足。

2013年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当年我国显示屏的进口量需资金400亿-500亿美元。随着合肥京东方6代线的投产,我国显示屏的采购数量每年可节省2000亿元。“这其中有京东方的功劳。”李宾自豪地说。

十二年磨一剑,玉锋堪截云。

京东方从举步维艰,到实现“史诗般的崛起”,成为国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写下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跟跑、并跑、领跑”三次跨越的合肥故事。

在合肥京东方的带动下,一个拉动投资额近400亿元、就业人数近万人、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型显示集群逐步形成,合肥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合肥模式”的产生与成功

京东方项目在合肥的成功,被称为“合肥模式”。概括为一句话:国有资本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展开的意思是说:在发挥国有资本带动引领作用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把投资引领培育产业放在第一位,巧用资本市场以小搏大,探索出一种成熟的产业投资模式,即投资-上市-退出。核心内容在于一进一退中,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产业投资创出了一条成功经验。

“其实,"合肥模式"讲的是一个关于冒险投资的故事。”杨涛表示。

杨涛是合肥新站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2007年参与了京东方的整个招商、落户过程。

“2007年的合肥市实际上是一个中等规模城市,那时候的GDP也就2000多个亿。”杨涛介绍说,除掉民生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支出,当年的可用财力大约在100亿元。

据悉,当年合肥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橡胶、轮胎、食品、机械加工、工程机械等。其中的一个亮点是,家电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电视机产量近500万台,长虹项目在建,海尔、荣事达也在增加产线。

谁才是中国家电中心?2007年的争夺战非常激烈。青岛、顺德、武汉都是合肥的强有力竞争者。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合肥的彩电产量虽然在增长,但只有30%左右的本地配套率,这是一个致命的短板。那时候合肥面临着“缺芯少屏”的痛点,液晶显示器需要进口,不仅增加了家电产业的成本负担,而且受制于人、根基不稳。

尤为重要的是,在2007年前后,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在寻找一种新的产业方向,瞄准的正是电子信息产业,合肥要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肥需要京东方。

当时的京东方也是焦虑和痛苦的。液晶显示面板4.5代线和5代线在国外液晶巨头降价的冲击下,举步维艰。

合肥京东方6代线的研发开建需要资金175亿元。是否落户合肥,核心问题就一个,地方政府能不能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京东方当年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不低,在175亿元的项目资金中,其自有资本金需要达到90亿元,也就是说90亿元的开建资金需要合肥市拿出来。

经过充分产业调研和深思熟虑,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力排众议,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承诺拿出90亿元融资为该项目“兜底”。

冒险的背后,是合肥股权投资的模式创新和对于显示产业未来趋势的笃定。合肥为此开创了一种新型投资模式,即国有资本以股权投资而不是债券的形式的形式进入项目,从而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之后再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国有资本,继续投资下一个产业项目。

由此可见,“合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新型投融资模式,目前已被写入高校的教科书。

合肥与京东方互相成就

2019年,合肥市全年GDP为9409亿元,离万亿俱乐部只需“临门一脚”。此时合肥与上海、北京同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是再恰当不过了。但合肥市的故事,会更令人羡慕。

为什么?

合肥作为一个不靠边、不临海的内陆城市,有着明显的“天然不足”,资本与科技和优惠政策等“要素”,无法与深圳“同日而语”。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合肥模式”创造了“中国芯”的合肥奇迹。

时间带来检验,时间提供答案。12年的发展,“合肥模式”让合肥市政府和京东方互相成就:京东方是合肥引以为傲的产业地标;合肥藉此正在打造成为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顺便投资赚钱盆满钵满。

京东方获益匪浅,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名利。合肥京东方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合肥京东方的员工逾2万人,整体投资超过1000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五大领域的出货量均居全球第一。

其次是聚集产业链。2008年至今,京东方在合肥建起了三个半导体显示工厂、一条OGS触控屏生产线、一座智能制造工厂、一个OLED打印技术平台、一家数字医院,用孜孜不倦的自主创新、科技研发,振兴民族产业,全力破解国家“缺屏之痛”。数据统计:合肥京东方6代线落户以来,在新站区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内,上下游相关企业超过7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00个,已完成投资超1300亿元。产业链涵盖面板、基板玻璃、驱动IC、偏光片、模组、装备、光学膜、显示光源、电子化学品、大宗气体、整机生产等生产环节,整个基地的产业整体规模、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水平,均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合肥市政府在招商、建设、融资、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姆式"服务,这是京东方落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李宾表示。

京东方撑起了合肥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最重要的一点是,合肥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高科技生态已然形成良性循环,“鸡生蛋,蛋生鸡,鸡和蛋最后都留在合肥不想走了。”

《中国基金报》此前有一篇报道《合肥政府突然火了!》。文章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私募大佬在微博转了一条段子说: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元。

投资获益,是“合肥模式”带给合肥的回报。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后,国有资本开始陆续退出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通过退出已累计获得收益超过150亿元;10.5代线目前还没有转股,相信会有更大收益。

“合肥模式”的丰富内涵不止如此。从2008年开始连续12年,合肥市聚焦于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坚定发展、心无旁骛、持续发力,从合肥京东方6代线到8.5代线再到10.5代线,以及在芯片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市场如何变化、产品如何升级,合肥始终把握技术的先进性,集聚配套、走在前沿。

“有这样核心的产业项目,还有一批优质的配套项目,这是"合肥模式"的价值所在,更是当年市委、市政府决策成果的体现。”杨涛认为。

目前,“合肥模式”仍然在续写精彩华章,这次直指新能源汽车。

今年10月9日,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的中国总部启用仪式在合肥经开区举行。目前,蔚来中国总部的业务已经全面展开,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在内的核心业务稳步推进;蔚来和江淮正式启动先进制造基地的扩建工作。“合肥市关于人才引进、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所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建设高水平的蔚来中国总部团队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认为,与江淮汽车的合作,让蔚来汽车在合肥市有了一个很好的汽车制造产业基础。

合肥是用京东方的故事,打动了蔚来。合肥选择蔚来,蔚来选择合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两厢情愿。

今年4月29日,蔚来与合肥市政府签署最终协议,蔚来汽车产业被合肥市看中,对其进行了价值100亿元的战略性投资。

数据显示:蔚来汽车9月份交付4708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三季度交付12206辆,超财报指引数据上限;前三季度累计交付26375辆,超越2019年全年交付总数。

据介绍,蔚来汽车将与合肥市建投集团合作推广建设换电设施,在2020年、2021年集中新增换电设施,目前已初步选定首批拟建的20座换电站地点,进一步强化合肥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充、换电网络的领先地位。

合肥市政府透露:通过蔚来汽车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引领带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

投资京东方打造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投资蔚来汽车建设新能源汽车集群……“合肥模式”的多项操作,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投)密不可分。

合肥建投2006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126.47亿元,是经合肥市政府批准、市国资委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合肥建投总资产已达4423亿元,净资产1874.84亿元,累计融资1162亿元,并控股合肥百货、丰乐种业等多家上市公司。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合肥建投在2008年投资合肥京东方6代线的基础上,又筹集资金参与了合肥京东方8.5代线、10.5代线投资,并以此为基础,在合肥市“无中生有”地打造了一条千亿级的产业链。

长远谋划,必有回报。合肥建投2014年完成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投资的全部回收,2015年再次完成合肥京东方8.5代线53亿股的减持,一进一退中,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完成了300亿元的原始积累。

合肥建投已经成为国内省会城市投融资平台的典范,这样的评价毫不为过。

合肥建投与京东方的合作,是产融结合的一大亮点,产业投资模式为集团转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肥建投与京东方的合作,成为合肥市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通过产融互动,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实现国资的保值增值,引导合肥市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按照"分步走"战略积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成就引人瞩目。”合肥市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高明介绍,合肥市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科学精准地将国有资本投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撬动社会投资,推动产业落地,获得收益回报,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产业蓬勃发展的双赢,探索打造出国有资本引领产业发展的“合肥模式”,主要包括:

以投资龙头企业为导向,实现领跑发展。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当好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以资本为纽带,用资金吸引先进技术和人才团队,积极招引行业领先龙头企业。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推动项目落地达产,将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从无到有培育重点产业项目,打造产业集群。

以布局全产业链为抓手,实现协同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坚持全产业链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提升高质量发展活力。创新融资模式,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方式,通过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以“基金+产业”模式,实现“四两拨千斤”。打造总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在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重点项目,覆盖产业链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一进一退”之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业项目落地。在谋划项目之初,预留国有资本安全退出通道。随着一批在投的产业项目陆续进入资本市场,未来还将继续获得持久收益和丰厚回报,为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潮平两岸阔。合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不平凡成效: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城市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引领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合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631.3亿元,净资产2745.1亿元,分别是市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0倍和13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9%,资产总量接连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三个台阶。

运作经验

国有资本置换股权

实现保值增值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合肥市国有资本形成“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产业运作模式,“一进一退”之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业项目落地。”合肥市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高明说。

2008年合肥市的头等大事,是如何解决合肥京东方项目175亿元的开建资金?京东方当年的资产负债率不低,在175亿的开建资金中,其自有资本金需要达到90亿元,也就是说90亿元的开建资金需要合肥市支持。

“合肥市想到了一个办法,即政府用国有资本投入的形式撬动社会资本,在对项目兜底的情况下,愿意把一部分投资机会让给社会资本。”合肥新站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杨涛介绍说,出乎意料的是,国内的社会资本对这件事情非常看好。90亿元的开建资金,合肥市国有资本实际出了30亿元,60亿元是通过社会资本的形式解决的。

解决了资金的来源问题,还要解决资金的退出问题。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要求获得回报,国有资本要实现保持增值,这是底线。

经过反复探讨,合肥没有采用国内比较普遍的国有资本投资债券模式,而是以股权形式投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国有资本作为债券形式进去,会给合肥京东方项目背上沉重的资产负债率负担;以股权形式进去,借助资本的力量,将合肥京东方项目的国有资本,置换成京东方上市公司(1997年6月深交所B股上市、2001年深交所A股上市)的股权,国有资本变成上市公司股票,最后根据资本市场的行情择机退出。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整个资本市场处于低谷,当时国有资本转股时,每股综合成本低到2元多。三年以后,国有资本开始陆续退出,此前投资的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通过退出已累计获得收益超过150亿元;10.5代线目前还没有转股,预期会有更大收益。

新闻推荐

财经前瞻:中国将公布10月CPI、“双11”快递高峰将至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8日消息,“双11”大战已提前开启,下周,除了准备充足“剁手”预算,还有这些重磅财经事件可能影响你的“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