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警惕企业多元化扩张风险,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18 02:01

导读:我们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专精特新”,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投资效率与企业竞争力。

近日,永城煤电等企业相继发布债券违约公告,他们都属于AAA级的国企。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些国企具有另一个相同特征,即多元业务的集团化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出现资金链问题乃至信用违约的企业,虽然行业分散,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如违约主体往往集中于综合行业。比如近几年的三胞、丰盛、金盾、盾安、精工、银亿、新光等知名企业。

中国不少企业倾向于多元化发展,这是阶段性产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也影响着身处其中的企业发展方式。首先,作为有规模性需求的新兴市场,中国在发展初期供给端相对不足,需求端和产业变化较快,产业生命周期较短,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使得企业有进行横向业务拓展、挖掘新商机的动力,一些规模稍大的企业会因此选择转向多元化发展。

其次,中国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仍待加强。在过去一段时期里,中国企业主要集中于低端制造与服务业,以营销作为竞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导致一部分地方企业形成本地化垄断,有效竞争不足。这些企业本地化的同时往往会进行多元化规模扩张,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壮大。规模化制造和营销能力比较容易复制到不同产品和领域之中,也减少了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阻力。

一直以来,企业多元化发展也与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有关。首先,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措施在客观上有助于企业获得融资,并提高了企业进行多元化规模扩张的可能,同时需求刺激也会带动产能投资,尤其是传统产业。其次,随着流动性增长,资产价格的上涨吸引了一部分企业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注入上市公司,寻求资产价格套利。其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跨界趋势,也增加了很多传统行业企业“跨界投资”的动力。事实上,多种因素叠加也提供了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更大动力,比如补贴性的产业政策与宽松周期叠加,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催生“风口产业”,刺激更多的企业多元化发展。

在一个亟待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兴市场,企业多元化发展往往是其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企业寻求占有更多资源和资产,所以,多元化企业有两大特征:拥有获取资源的非市场能力,多为具有综合性业务的企业。制造业领域由于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流动性压力,因而少见多元化扩张的现象,但也强调规模化生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从重视速度与规模向重视质量和效益转型,为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减少刺激性政策。一些多元化低效投资逐步被淘汰,部分多元化企业集团的流动性有所减弱,需要依托有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用多种方式为内部亏损部门融资输血。然而这样的财务运作方式难以长久维持,最终很可能出现信用危机。

如果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与规模,就容易产生大量无效和低效投资。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专精特新”,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投资效率与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拥有多元化业务的集团应该考虑尽快重组,剥离亏损或竞争力弱的业务,避免“僵尸化”。

在过去几年,中国大力推动央企兼并重组以及大型民营企业去杠杆。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国企集团一定程度上受地方政府支持,重组和出清进度仍待进一步加快。在地方财政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债券发行受限的背景下,应该尽快推动国企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赢取改革主动权。

新闻推荐

谋科创板上市 百济神州持续亏损局面何解

从纳斯达克到港交所,百济神州这次将目光瞄向了科创板。11月16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科创板上市,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