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 撕裂OR成熟?
A股逻辑变了 六连阳涨出“熊市味道”
每一次牛市行情都与想象中不太一样。
作为A股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07年是各种中字头和大盘国企股的盛宴,尤其是中石油48元开盘的历史天价,至今仍然让不少投资者耿耿于怀。再看A股历史上第二位的大牛市——2015年属于券商板块掀起的牛市,直至5年后,许多人仍熟谙“牛市炒券商”路径。
于是,去年开启的这一波行情,不少散户还习惯蹲守券商股等待机会。
然而,沪深300指数在上周跨过了2015年的最高峰,并创下十多年新高。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选取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作为样本股,是A股龙头聚集区。其持续上涨频频创新高,恰恰反映出这轮行情的最大赢家当属沪深300指数。
万联证券西安营业部投顾屈放表示,宽松的宏观环境和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这轮行情形成的基础,大市值龙头之所以成为赢家,一是因行业集中度提高和投资者趋于机构化,A股龙头效应增强;二是新近发行的基金陆续建仓,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部分增量资金形成了抱团效应。
从12月30日到1月7日,沪指迎来久违“六连阳”,下跌的股票个数却一天比一天多。看指数是牛市,看个股却像股灾。这六个交易日里,竟有五天出现了千股下跌的景象。
不仅仅是新年才出现“越涨越跌”现象。截至1月7日,A股千亿市值公司扩容至13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这些高价股近60个交易日涨幅接近25%;与此同时,市场中低价股数量也在增多,市值不足10亿元的43只个股,近60个交易日跌幅达25.27%。
有投资者感慨:去年是医药、消费和白酒股轮番登场,最近一段时间有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等主导行情,如果抓不住核心股,不是坐了过山车,“就是蹲坑里看别人数钱了。”
杠杆资金升温背后
两融人均交易与负债难比牛市
沪指突破3500点整数关口,两融交易又成了重要风向标。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16730.31亿元,连续6个交易日增加,其中以融资交易为绝对主力。目前的两融规模,创下2015年牛市以后新高。
而从证金公司的统计来看,随着市场走热,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热情明显回升。12月7日,一共有24.22万名投资者参与了两融交易。一个月后,已跃升至33.4万名。
按每日两融交易额估算,沪指“六连阳”期间,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人均单日动用的杠杆资金为37.48万元左右,波动范围不大。其中,1月7日人均交易资金最高,为38.52万元,1月6日最低,为36.03万元。
人均负债方面,投资者人均负债亦逐渐提高,并突破110万元大关。12月7日,人均负债约102万元,至1月7日已达到113.87万元。
截至1月7日,有562.8万名投资者、3.23万家机构开立两融账户;其中,146.92万名投资者有两融负债,较一个月前增加2.41万名,占开设两融权限的投资者比例却仅四分之一。
不过,相比2015年的历史峰值,两融的各项数据仍有明显差距。
两融余额历史峰值出现在2015年6月18日,达2.27万亿元。当天收盘,共有138.68万名投资者有负债,但开户的个人投资者只有381.1万名、机构6787家。当天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为38.86万名。收盘时,人均负债达163.43万元。
两融单日成交额的峰值更早,出现在2015年5月28日。当天共发生3217.57亿元两融交易,参与两融交易的投资者50.53万名,人均单日交易金额为63.68万元。
这就是说,目前3500点关口之上,投资者反而较2015年杠杆上的牛市末期谨慎得多。有超过500万开通了两融权限的投资者并未参与交易。
白马股弹药充裕?新基金遭疯抢频现“日光基”
从去年以来,大幅上涨的股票几乎全是清一色机构重仓下的抱团股——比如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股份、中远海控、海天味业、老板电器等等。
而与这些机构抱团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股票频创新低。
正是因为去年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导致近期发行的新基金出现了抢购现象,不少基金出现一日就卖完的状况,有些还要进行比例配售。
值得关注的是,1月6日,“基金”登上了微博热搜——由于去年基金普涨,不少人晒起了收益。而在当天,正赶上兴证全球基金、广发基金、前海开源基金、招商基金、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旗下产品集体开卖,到了下午,就有两只销售超过200亿元。有的不得不采取按比例配售的方式进行销售。
1月6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一款混合基金于1月4日结束募集。截至1月4日,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过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人民币,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33%。根据测算,该基金1月4日认购规模为241亿元。
“买基金的人太多,还要按照比例配售,如此火爆的情况还要追溯到2007年。新基金频发,带来的增量资金无疑会进一步推动机构抱团股的上涨。”西安一家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表示,“至少短期来看,机构抱团的白马股还会继续上涨,毕竟增量资金不断在进场,机构的弹药充裕。”
本周,市场又将迎来20只左右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发行,主要为老牌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
为了争取新基金发行出现“开门红”,不少基金公司派出了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在新年首发基金。
如果基金发行市场延续火热势头,在短短两周时间内,新发基金募集规模将接近千亿元。
在公募基金不断带来增量资金入场的背景之下,基金重仓股势必还会继续上涨,“毕竟,虽然A股目前的股票超过4000只,但是真正的优质股票,有持续增长价值的优质公司并不是太多。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股市作为价值发现功能的作用所在。”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略显沉寂的场外配资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去年以来市场表现活跃,但是场外配资并没有与市场表现出一致的走势。
原因似乎简单,市场的赚钱效应不高,反而赔钱效应较大,导致以前做配资炒股的投资者不贸然进行大比例的配资。
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指数主要由龙头股拉动,个股赚钱效应未能体现,尽管杠杆资金起了一定作用,但动用杠杆的个人投资者有限。
2015年的牛市中,场外配资曾是搅动市场的主要杠杆之一。
不过,在那一年之后,资本市场冲击加上金融监管层层加码,民间配资退出大半。
虽然遭到重大冲击,但场外配资一直没有绝迹,只不过许多公司转到半地下、半公开运行。
1月7日,西安高新区一家配资公司的负责人对华商报记者介绍,最近指数虽然大涨,个股却普跌,近几天有些老客户来咨询过,但重新开始配资炒股的还比较少。
略显沉寂的场外配资,不难嗅到市场分化的味道。
“对于配资的人来说,炒股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可是,现在的市场虽然指数在上涨,但是大部分股票在下跌,谁还敢配资啊,一不小心就亏了。再说,配资买机构抱团股,那么高的价格,这些人也不敢啊,都害怕被套在山顶上。”私募人士千日红说,“目前来看,市场的这种撕裂风格还将持续。”
最近的市场行情,要说好是真好,但说极端也真极端。在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加仓投资主线、龙头品种驱动牵引下,A股的撕裂格局越发突出。从主导市场风格的增量资金构成看,据国盛证券研报统计,2020年股市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公募私募,其中公募基金有约3.5万亿元,私募有约5100亿元,北向资金增量近2100亿元。
散户方面,该研报称,去年A股新增了1640万投资者,按有关部门此前公布的2019年居民金融资产及其配置情况推算,当时户均持有权益类资产金额为5万元。以此标准推算,在2020年新开户的个人投资者带来的增量资金不足1万亿元。
“慢牛”行情是否会持续下去?
连续飘红之后,1月8日,沪深主要指数皆出现震荡。不过,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五天超过1万亿元,并且,当天沪指一度突破3587点(2018年的高点)。
有机构人士认为,沪指突破前期高点,预示着这波上涨的天花板将进一步提高。不过,部分板块和个股累计浮盈已相对较大,连续飙涨后存在着震荡整理的需求。
亦有券商观点认为,在2018年的“春季躁动”之后,资金抱团曾迅速瓦解,沪指在前期大涨之后,10个交易日内的跌幅高达12%。本次是否也会有类似情况,需拭目以待。
屈放表示,注册制的出现让A股生态发生变化,转向“慢牛”行情发展。在政策引导和成交放量下,预计A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会延续这一格局。他认为,“慢牛”之下,投资者应当更加注意对股票质地的评估,减少技术性操作,不要以赌的心态去盲目跟从重组等概念股票。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21年行情结构分化格局或将延续,时代的天平正在向机构投资者倾斜,机构理念也与经济结构变化趋势相吻合。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从宏观经济上看,A股也有继续走牛的基础,随着价值投资深入人心,蓝筹股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这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之一。
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注册制实施之下,会有更多的股票上市。虽然市场的增量资金在不断进场,但是与持续上市的股票相比,还是相对较少。市场上的资金无法支撑2007年那样几乎所有股票一起上涨的走势,而价值投资则成为机构首要的投资思维。撕裂还是成熟,这个还真不好判断。
在A股,政策的方向一直对市场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归根到底是时势改变了现状,牛市却赚不到钱可能让不少投资者无法接受,但终究是要我们去适应市场。
因为,市场永远是对的。华商报记者 李程
新闻推荐
比亚迪董事会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筹划分拆上市事项。日前,比亚迪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