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管清友:实现“消费拉动” 收入增长是核心

南方日报 2021-01-21 07:02

■高端对话

2021年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在疫情冲击后经济复苏回升的一年。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作为疫情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常态化和“十四五”开局之时,中国2021年经济发展将有怎样的走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内需”和“需求侧管理”如何理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又有何趋向?

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管清友,对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解读。

“开局”之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南方日报: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经历疫情冲击以后,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您看来,中国经济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管清友:主要有内外两部分原因。从内部来讲,我国抗击疫情比较迅速得力,迅速处置疫情,经历冲击后也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同时我国整个经济的韧性较强。从外部而言,外需也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不同程度上停工停产,而中国有好的生产,使得中国制造供应全球。

南方日报: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您怎么看待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

管清友:未来几年对中国非常关键。中国作为全球大的经济体,复苏领先全球。无论从长期或短期的眼光看来,今年从“开局”到如何在疫情常态化过程中实现经济的稳步复苏、从借助刺激手段到逐渐恢复经济的内生动力,都非常关键。

南方日报:您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作怎样的判断?

管清友:目前来看,2021经济增长预计会比原来预想的要乐观一些。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8%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也在这个水平,而它预计美国的增长为4%。但这基于2020年的低基数,是“低基数效应”。如果两年平均来看,中国GDP增长速度仍仅有5%左右,是低于6%的,复苏比较微弱。

疫情冲击相当于一个人大病初愈,需要休养生息。虽然我国数据反弹非常亮丽,但疫情及结构调整本身给大量中小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这是“幸存者偏差”问题。

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问题

南方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您如何理解这一提法?

管清友:真正要实现“继续提高消费的贡献度”,或者从长远的角度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提高消费,而消费的核心在于收入增长。我认为2021年实行“收入倍增计划”是很好的思路。增加收入,就需要从社保分配、提供新就业机会、开放新领域和更大力度的开放等诸多方面考虑问题。

从这一角度上,“消费拉动”其实是对我国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在我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的体量上,继续提高国民收入。从微观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且实现收入增长快于财政、税收和GDP的增长,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只关注宏观数据而不顾居民收入,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是有增长无共享、第二是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提高。如果收入增长落后于税收和GDP的增长,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会大幅提高。

需求侧管理应开放更多领域

南方日报:去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高层会议多次提及“需求侧管理”。您如何理解这两者的关系?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将为未来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管清友:中国从2015年之后就一直强调供给侧改革。直至现在,很多定下的目标都已实现。虽然作为长期的问题,“补短板”涉及领域众多,其中“杠杆”成为一个新问题:我国正在“撬杠杆”过程中,因为疫情,杠杆又再度提高了。但总体而言,我们控制住了金融风险,库存和产能上也都有明显的收效。

同时,供给需求两端,需求侧也需做调整。扩大需求的本质,是增加收入、做好二次分配。同时做到“有钱分配”,开放更多领域、“做大蛋糕”,而非内卷在某个领域。在这个维度上,从供给需求两端考虑问题更全面,也很必要。

南方日报:您觉得A股在今年走势如何?

管清友:今年A股市场延续了过去的分化。股民蜂拥抢头部股票、机构出现抱团的情况,头部公司出现泡沫化且风险加大。做个比喻,头部股票像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大家看好他的学习能力,但是如果某一年题很难,或者条件不具备,也有可能考出差成绩。所以,今年需要防止“学霸发挥失常”。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王诗堃实习生金梦恬

策划:赵晓娜

新闻推荐

南向资金涌入港股多米诺效应凸显:海外资本押注港元上涨,放弃人民币大幅升值押注

南向资金涌入港股,正意外推升港元看涨热情。截至1月20日20时,港元兑美元汇率徘徊在7.7512,离强制兑换保证上限区间7.75仅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