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回港:两岸三地罕有的硬核技术标的
回归对于百度来说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但香港市场也并非“人傻钱多”。2021-03-19 08:03· 微信公众号:巨潮商业评论 杨旭然
把百度拆开来卖非常值钱,几乎成了投资界的共识。
单独拆开自动驾驶Apollo业务,中金给了539亿美元的估值;单看云业务,中银国际给出了450亿美元的价格;已经确定拆分的小度也获得了200亿元的估值。
但如今远在美股上市的百度,市值只是在千亿美元上下波动。除了主要在贡献利润的搜索业务之外,其他成长型新业务基本相当于白送了。
这也形成了支撑百度选择回港上市的一个重要理由:既然对目前的估值和定价算不上满意(特别是处在成长早期的新业务),那就不如来到一个距离自己用户更近的地方,让熟悉百度新业务、了解百度真正价值的投资者来定价。
回归对于百度来说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但香港市场也并非“人傻钱多”——如今互联网科技股在香港市场风生水起,不仅有万亿巨头腾讯美团,还有B站、京东、网易、汽车之家等一系列大小巨头。
必然是要带着自己最具发展前景的未来,百度才能在香港市场中受到资本的认可,卖出一个好价格。这意味着,百度必须通过这次回归,彻底向市场释放自己的增量预期,不论是业务、融资还是价值导向,都将向公众塑造一个更有冲劲且超脱于此前窠臼的百度。
当百度远去纳斯达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PC时代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一个占据最大流量的互联网入口。但当它带着AI生态回到中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岸三地少有的硬核技术巨头。
01
两岸三地无先例
超强的技术能力与大规模的资本投入缺一不可,这直接劝退了绝大多数企业。
2020年,《哈佛商业评论》重磅发布“2019全球AI公司五强”榜单,上榜企业包括谷歌、苹果公司、微软、百度和亚马逊,百度是其中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中国企业。
该机构指出,百度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是中国AI领域投入最早、技术最强、布局最完整的企业。
在此次回港上市的招股书中,百度在阐释业务和定位时亦多次提到,百度本质上是一家AI公司。无论是移动生态、智能云还是智能驾驶、智能屏,本质上都是AI技术的变现。
且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提供AI全产业链、全技术能力覆盖的企业之一,这被称之为全栈AI。
如何理解“百度的本质是一家AI公司”,和全栈AI能力的稀缺性?
我们大致可以把AI类企业的业务构成分成三个层级: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普通用户、消费者和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的目光所至,基本上都在应用层打转,包括智能音箱、各个等级的智能驾驶系统、AGV机器人等。这部分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使用价值,并让企业随之获得用户价值。
用户并非凭空成为科技企业的用户,而是需要企业在应用层展示出足够的产品力。
但其中的难点在于,如果企业想要支撑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丰富的产品生态,仅在应用层进行投入和创新是不够的,基础层、技术层的能力与差异化,才是产品力的核心来源。
AI的大规模用户端应用尚未展开。一些硬件类的企业,正在以类似的技术一体化模式发展,从应用上溯到基础层,被称之为“软硬云一体化”,可以作为AI全栈模式的先行借鉴。
典型代表企业就是苹果。苹果提供给用户的,不仅有硬件,还包括了操作系统和各类软件服务;
在往上层,苹果还在云存储层面提供完善的数据存储方案,让用户可以通过任意一个终端上传照片、视频、文件,不再依赖本地化储存,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如果科技企业在底层的某一环节缺失,就必须通过引入外部合作进行补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以小米为代表的安卓终端。软件层的差距,最终会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形成“天花板”,这导致了安卓终端与苹果产品之间,长期存在着用户体验的差距。
具备数据存储与分析能力的云计算,以及与硬件进行适配的操作系统,是限制“AI全栈”发展的两座大山,超强的技术能力与大规模的资本投入缺一不可,这直接劝退了绝大多数企业。
如果再考虑到信息安全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AI企业的全栈化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中国科技企业的情况来看,受限于技术能力,大多数企业都在应用层作文章,有能力深度到基础层和技术层,并进行深度投入的,仍是少数。
百度正是少有的符合条件的企业。2016年之前的百度,在应用端给人以很纯粹的搜索引擎形象。支持这个搜索引擎更好用户体验的基础,就是百度所掌握的搜索技术,和百度云强大的大数据处理平台。
2016年之后,百度选择Allin人工智能,但AI的应用场景已经不再是PC或者手机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在新的场景中,用新的硬件来承载,百度也因此进行了时间与资本的大规模投入。
企业家在遇到企业发展的瓶颈之后,一般首选的都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技术出身的李彦宏来说,技术就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企业大规模投入AI之前,百度就已经开始进行全面布局投入。
但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从基础层到技术层再到应用层的“全栈AI”,所需代价着实不低。自2016年之后,百度就将搜索引擎业务形成的利润不断“烧制”成AI技术。这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不满和离开,其市值曾一度跌破500亿美元,直到2020年的再次起飞。
目前中国、香港、台湾的资本市场上,均无全栈AI企业上市的先例,因此估值几何有待开盘验证。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此前对于“软硬云一体化”的科技企业认可并看好,给予高估值时不会吝啬。
2014-2015年前后,苹果公司的市盈率一度降到8倍左右,当时的市场对于其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并未看懂,而是将其视为硬件企业。
随后5年的时间里,苹果的软硬云一体化战略走向成熟,企业市盈率也逐步提升到30倍以上,股价则上涨了4.5倍有余,完成了漂亮的“戴维斯双击”。
02
全栈AI之难
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完全依靠自研完成底层AI技术的积累并不现实。
在国内,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复制苹果的软硬云一体化战略,更不用提难度更大的AI全栈技术。
小米和华为手机一路战胜乐视、金立、魅族等竞争对手,成为了国内手机品牌的天花板,但掣肘于安卓操作系统,其用户体验难以持续改善,只能坐视苹果占据高端市场。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纠纷,两家企业甚至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百度全栈AI能力的出现,则直接规避了中国企业在AI时代再次面对安卓困境的可能。
目前,国内的AI深度学习框架/平台主要依赖国外科技巨头,如谷歌TensorFlow、脸书PyTorch等。这些国外的开源平台在我国科研及产业开发领域,几乎形成垄断地位。
但以百度大脑为代表的AI新型基础设施,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例如“百度飞桨”,即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
在AI技术层,花了大价钱、牺牲了几年的市值之后,百度打造出了两个操作系统:DuerOS和Apollo,分别对应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自动驾驶平台。
DuerOS在消费者与投资者端的认知度较低,但搭载这个操作系统的“小度”已经超过了众多品牌,成为了中国销量最高的智能音箱,被很多用户所熟知。
根据百度官方数据,2020年小度系统每月的语音交互已经达到62亿次,同比增长24%。除此之外,这个对话式AI操作系统正在被各类硬件、服务类企业所接纳和集成——包括小天才手表、TCL电视、FIIL耳机、联想集团等等,形成一个应用更加广泛的AI生态。
自动驾驶方面,中国虽然有全球范围内最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但车企们更多精于生产制造,除了少数几家在坚决探索自动驾驶之外,大多数车企只是实现了汽车的“新能源化”,距离“智能化”仍有很长的距离。
车企(特别是传统车企)不愿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进行大规模布局的表面原因,是当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在起步阶段,智能化需求尚未完全被激发。
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多数车企是彻底的制造业基因,并不具备足够的AI技术基础,无法完成从传统车企向智能化的转型。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能力的缺失,包括但不限于AI人才的培养、数据的积累、机器学习能力从零到一、再到一百的建设等等。可以确信的是,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完全依靠自研完成底层AI能力的积累并不现实。
但百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此前一篇《新能源不是汽车的终点,智能才是》的文章中,笔者强调“百度有百度地图的海量用户,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投入,出行数据和实际路测数据,这是其他大量车企所不具备的优势。”
李彦宏曾经判断,2018年将是自动驾驶产品化元年,“堪比当年T型车下线的历史节点”,这个判断远比大多数车企要超前。
对于那些无力自行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的企业来说,接受来自百度Apollo的技术输出,搭载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甚至是自动驾驶生态,都是更加理性的选择。
根据百度2020年四季度财报的数据,百度已经获得了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测试牌照199张,占到了全国无人驾驶牌照数量的一半以上。
对于车企来说更具吸引力的一点是,阿波罗在实际路测方面的数据对同行竞对基本上是碾压式的:
根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百度无人驾驶里程数全年达到112.53万公里,占据北京测试总公里数的96%;
Apollo是唯一在无人化驾驶中测试的主体,并有5辆车进行测试无人测试;
在北京的道路测试难度中分为R1,R2,R3和R4四个等级,目前仅有百度进行到R4级测试。
AI自动驾驶公司以这些技术与数据为基础,可以用输出技术层操作系统的方式,参与到智能汽车发展的浪潮中,帮助传统车企接入自动驾驶生态,而本身不是必须介入到重资产的造车竞赛中。
这种模式已经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发源于谷歌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融资,估值最高峰一度达到了1750亿美元的天价,回落后仍在千亿美元左右;另外一家微软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估值也达到了300亿美元。
如中金的判断,单独拆开自动驾驶Apollo业务,也可以给到500亿美元以上的估值。如果将目光放远、观察远景就会发现,百度已经在自动驾驶生态中占据了有足够分量的位置,并且与车企之间是合作双赢的关系。
03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硬核科技巨头?
“人们已经吃光了长在低处的经济果实”。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投资者谈及美国资本市场,都会羡慕那些优秀的科技企业:股价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不断上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谷歌、英伟达、台积电、英特尔,AMD,一系列硬核科技企业在长牛的路上,带给整个市场以积极蓬勃的热情心态。
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包括港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以各类传统产业企业为主,而占少数的科技类企业,也集中在硬件制造、互联网应用领域,科技含量相比美国市场的科技公司有明显不足。
港股市场尤其明显,在最近两年中概股回归潮之前,几乎全部是各类金融、地产、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个市场呈现出强周期特征,成长性严重不足,指数在长周期中大起大落。
阿里、京东、网易等企业的回归,给香港市场带来了更强的科技属性,但在AI人工智能这样真正的硬核科技方面,一直缺乏上规模的大企业。百度的回归,恰好补了这个缺。
国内硬核AI技术的稀缺性,在百度的招股阶段就清晰体现了出来。公开资料显示:
北京时间3月17日,百度公开招股结束,其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252港元,募资总额约为239.4亿港元(未考虑超额配股权行使),折合美元约为30.83亿。
招股首日,百度孖展便达340亿港元,超购23.25倍,其中,富途证券孖展额超百亿,耀才孖展额50亿,辉立超40亿,海通国际、华泰国际等录得大额孖展。
市场的热烈追捧只是表象与结果,背后的动力则隐藏在更深层次。当下,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接近尾声,而那些“软科技”——包括各类互联网应用和软件,也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
《大停滞》的作者、经济学家、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主任泰勒?考恩告诉了人们关于科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相: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大多数的创新带来的结果只是利益的再分配,而不是价值的创造,“人们已经吃光了长在低处的经济果实”。
诸如游戏、电商、团购这类业态,更多是工具的应用与渠道的变革。相比之下,全球范围内的“硬科技”,在过去多年发展速度并不快,以百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虽然进行了大手笔的投入,却尚未进入到产业应用的成熟期。
如今新能源汽车凭借各国政府补贴快速发展起来,搭载AI操作系统的各类智能音箱、机器人走进家庭和工商业,更像是能够突破了“大停滞”束缚,给社会带来全新增量的科技产品。
这两个重要的方向——自动驾驶和语音交互,已经成为了AI在新场景中真正落地的应用,背后都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为支撑。
从小鹏汽车NGP领航功能、蔚来NOP领航辅助驾驶的问世、销售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对于L3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有真实需求。只是囿于技术能力与数据积累,这些产品仍在完善中,尚无法形成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
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对话沟通、查询信息,下达指令,并与各类家居、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则已经变得更加普及。当然智能音箱或者机器人相比智能驾驶的好处是,价格更加亲民,用户试错成本更低。
但正如前文所说,企业想要在这两个AI的应用层达到好的用户体验效果,进而获得用户价值,就就需要掌握自主的全栈AI能力。而这背后的支撑,是百度多年不计成本的资本投入与市值牺牲。
04
写在最后
“迷雾终将散去,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人类也终将会掌握自己的命运。”2020年疫情肆虐之时,李彦宏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这样说道。
技术型的企业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并未受到市场的欢迎:人们表面上将光环与敬佩给予技术,却把资本双手奉给市场与商业。
团购、电子商务与社交网络统治了过去十年的互联网世界,技术的荣光被压抑在了由KPI、OKR所组成的商业社会中。
但AI的火种已经在小小的音箱与不多的汽车中萌发,属于硬核技术的春天在迷雾中悄然而至。当夏季荷塘中的荷叶以指数的速度铺开,一个走出了“大停滞”的世界,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新闻推荐
蔚来能够走到今天,成也“烧钱”,败也“烧钱”。抛开疯狂的股价,蔚来的未来,仍然存在很多变数。2021-03-0216:55·虎嗅网(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