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资产猛增、非标业务压降, 信托如何实现大象转身?
“相比于去年监管开始发文限制非标业务的时候,现在我感觉整个市场还好,大家相对比较淡定了,可能也都适应了一些新做法、模式。”谈及非标业务时,一位非标私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风险资产增速上升
2018年以来,资管市场最大的一个变化是非标资产风险集中暴露,风险项目逐年增加。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非标违约数量达到高峰,非标产品违约数量为720只产品。2019年信托非标违约率为0.74%,较之前明显上升,其中集合类信托违约率达到1.31%,超过信用债违约率。
2013年原银监会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会“8号文”),明确从监管层面对非标资产进行了定义之后,经历了资管新规、市场风险暴露等情况,非标几乎成为资管行业的“过街老鼠”。去年,银保监会再次集中对信托行业的非标业务进行压降指导,提出诸多限制,一直以来,信托机构都以经营非标业务为主,这一措施引发市场广泛影响。
从非标业务的主要经营机构信托行业的风险来看,截至2019年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5770.47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59.71%。风险项目数量为1547个,较2018年末增加675个。到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数量为1626个,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项目数量和风险资产规模同比增幅分别高达61.63%和127.20%。
风险资产增速之快可见一斑。
2020年一季度之后,统计数据中未再披露信托行业的风险资产数据和不良率情况。截至一季度末的风险率为3.02%,较2019年末提升0.35%。在此之前,信托行业的风险率已经开始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2017年之前,信托风险资产率虽有波动,但多数时候维持在0.8%以下;2018年小幅上升至0.98%;2019年末则大幅上升至2.67%。
“在风险暴露充分的背景下,存量风险化解将成为信托行业一项重要的任务,从信托行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来看,行业风险仍在可承受范围。”信托业协会公布的行业评析报告显示。
一位信托公司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个行业的风险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化解风险无疑是现在各家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总体行业风险数据未再公布,或许从侧面表明行业情况不容乐观。
庞大的风险资产如何处置?就信托行业而言,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信托公司关键要兼顾稳定,对于已经成为风险的项目,最主要是信托公司在体外成立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承接风险项目,以时间换空间,再逐步化解。
非标资产风险上升以及带来的处置压力在银行机构同样存在。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最近几年,银行的非标风险资产也在不断增加,银行的化解手段包括打包专卖给不良资管公司、内部消化等,由于银行业务多元,在处置这些风险资产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利益交换,“一个常见的做法是,银行与融资企业达成某种合作,由企业承接该银行的不良资产,作为"回报",银行向该企业提供其他形式的融资等。”
非标市场新变化
一直以来非标业务被明令限制,从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市场业务确实明显趋降。“原来专门做非标的私募公司基本没有什么业务了,也没法转成证券类,感觉每天都有公司在退出市场。”上述私募公司人士指出,私募基本没有市场空间了,就算有业务需求,也都集中在信托公司,信托行业做了这么多年非标,业务已经非常成熟透明,就算监管不禁,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此类业务本身的利润点也不能再支撑私募做下去。
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561家,较上月减少50家,环比下降0.20%;其中,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658家,较上月减少10家,环比下降1.50%。
银行机构仍然存在非标业务,但是标准门槛大为提高,这不仅是资管新规之后监管的要求,也是非标风险集中暴露之后,银行基于自身风控逻辑的选择。在新增非标项目的业务流程、资质审核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十分严格。
信托作为非标业务大户,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这一领域中实现大象转身,在各项监管施压之下,信托机构一方面在谋求向标准化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在非标业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模式。
“现在行业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跟金交所合作,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向在金交所挂牌的私募债,项目属性就由融资类变为投资类,可以绕开监管对融资类信托的限制,但其实本质基本没有变化,只不过业务流程上由原来的直接放贷,中间增加了一层。”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介绍,该公司自己亦有此模式。除此外,还有其他类似的模式。这些模式如何定性尚不确定,有人认为有规避监管的嫌疑,但目前监管并无相关细则规定,各地银保监局在具体业务中亦有不同尺度要求。
此外,信托公司在探索标准化业务方面也带有“非标”痕迹。比如,有信托公司在尝试与券商、私募机构合作,进行可转债投资。有信托机构人士透露,这就是标准化业务的非标做法,信托机制灵活可以有很多尝试,未来也一定是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里各自探索,差异化竞争。
(作者:方海平 编辑:马春园)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6日表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总体成效明显,市场各方反映积极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