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上交会热议:科技金融能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监管面临哪些挑战?
记者 | 杨舒鸿吉
一家专注于电子签章的区块链企业,5年间从首轮融资1000万到最近一轮融资达10亿。
2021年4月15日,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全球科技金融生态论坛上,来自杭州的初创科技企业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表示,身为科技企业,融资越来越容易。
e签宝成立于2002年,为企业从电子签名到合同管理、从存证保全到法律服务提供一套完整的电子合同全生命周期服务,是中国互联网电子签名行业的龙头企业。
金宏洲认为,企业融资更便利,得益于科技金融的紧密结合,让资本更容易发现企业价值。“电子签名看着很小,但是它其实是互联网基础工具,虽然从工具出发,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企业间的信任成文,在下一代互联网起到了确权作用。”
在该论坛上,黑马城市学院执行院长崔葆华则提出,e签宝的融资易并非普遍现象。“中国创业其实不易,每年大概有600-700万个新的企业注册,更多的企业就会死去,市场主体超过1个多亿了,真正的中小微企业大概有3700多万,这么多人想拿融资想上市其实挺难的。”
他分析,科创项目往往周期长,像生物医药这种行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一测二测临床试验,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资这样的项目对投资人来讲需要很大的考验。
崔葆华认为,资本助力科创很关键,“因为它足够显性化,像兴奋剂一样,至少在短时间内能让一个科创项目获得一个验证,获得一个小阶段的成功,给到他很大的信心”。
让金融与科技相互成就,是资本之需,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目前存在诸多挑战。
曾孵化投资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的跨国孵化器Plus and Play中国区副总裁陈思吟表示:“传统金融机构虽然一方面拥抱技术,但是会面临几个问题,受制于体制,受制于冗长的采购流程,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制约等等,导致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虽然想在金融科技上有投入,但从实际和外部的合作来看,还是停留在和传统的巨头合作,和新兴的初创公司合作则寥寥可数。”
她认为,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趋势从最早的模式创新转向了科技赋能,就是从To C到To B,这意味着科技跟金融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讲是供需关系或者买方和卖方的关系。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郑昊提出,互联网技术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入口和触点突然就没有了,而且这种消失是“崩塌式的”,完全被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全部覆盖掉。因此,金融机构开始发现,与科技可以是竞合关系,“因为科技本质上能改变信息入口”。
追溯科技金融概念,德意志银行北京分行原行长章平在该论坛上指出,1980年代,国际大型银行开始引入科技手段,主要以信息化为主。1990年代后,因为互联网的兴起,银行开始依托于互联网开展移动支付或者网上业务的处理,做到了技术和业务产品之间的融合。如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慢慢引入,倒推金融的改革以及产品的设计,比如数据处理、交易分析、交易执行都有科技介入。
中国在这条赛道上,与国际并无差距。章平表示:“中国跟美国基本上可以齐头并进了,只是我们的重点和特点不一样而已。”
其中,海外的科技金融公司更多To B公司比较多。而国内科技金融公司以应用型为主,主要是科技辅助或者科技应用来做它的商业模式。
章平指出,国内的科技企业很多是应用都基于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所以某个程度上把原有的模式做得更快更好。但海外的科技金融且往往可能专注于解决某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科技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本质是让更多人可以获得服务,同时在解决某些问题。”
“不一样的金融服务会催发我们对金融监管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在安全和便利之间做一个平衡。”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看来,国内科技金融的高速发展,对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以前诈骗很多可能是用纸币,甚至货币造假。但是现在这样诈骗的方法可能少了,更多可能是通过网络上,给你植入一个木马或者放到一个链接里面去进入你的账户。”他举例道,“比如上市公司比特币,这个会计到底怎么做?我们现在一般把它说成数字资产,那么数字资产在会计当中怎么处理?这可能需要金融界和法律界人士都要对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或者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要做相应的改写。”
章平认为,在科技金融相互赋能、高速融合的今天,国内监管也趋向成熟。“我们的监管在现在这个大的形势下,监和管要同时并行,我认为先要监,后要管——发现问题再去管,这样才可以给金融机构更大的空间,所以我认为这个风险是可控可防的,而且我们需要这样的改革,最后改革要惠及市场、客户、社会。”
新闻推荐
可以预见的是,长租公寓这片市场之前的火热也将会趋于冷静,资本方也同样如此,整个行业也将会迎来更冷静且健康的发展步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