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将炒鞋比作“击鼓传花”:参与者都祈祷自己不是最后一棒
微信公众号“央视网评”4月7日消息,大家近来被各种“炒”包围着,大到炒基金,小到炒鞋、炒币、炒盲盒……一波未消,一波又起。
炒作者,屡试不爽;参与者,乐此不疲。信息时代的人们难道看不出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大抵都知道,但还是有人唯恐买不到,有人唯恐抛不出,都想从中渔利,身处财富幻觉之中,谁也不相信自己会成为最后一棒。
其实,这几年反复出现炒鞋热,去年那波监管也曾出手制止,今年则借助挺“国货”的噱头死灰复燃,加之新“韭菜”长成了。只要逻辑没有彻底被证伪,就会有资本介入、炒家介入、散户间倒手。借用股市中的流行说法——“行情在质疑中开始,在观望中加速,在参与中疯狂,在狂欢中结束”。
综观各种炒作,炒鞋者操纵限量版,炒盲盒者设置隐藏款,炒基金者讲拥抱核心资产……其实都是在供给端制造所谓的稀缺性和增值空间,利用人性中不变的贪婪、从众、焦虑等心理,然后在需求端吹大这种需求,制造供需失衡。现代网贷的便利性和网络营销的扩散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变得“万物皆可炒”。
客观地讲,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自古有之,中外有之。但是,近来流水线式生产的炒作现象导致黑箱操作、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违法问题抬头,破坏市场秩序、侵吞老百姓的钱袋子,过度投机的歪风已到了不得不正视的时候。
任何商品总有价格向真实价值回归的内在趋势和纠偏机制。何况,作为运动鞋、虚拟币等,在理论上是可以大量供给的,故事不能当饭吃,热度也会退去,著名的“郁金香泡沫”的毁灭,就是前车之鉴。
每一个领域的爱好者,都要理性投资,特别是要在正规的、公开的交易所进行合法买卖,不要去另类投资的赌局中博傻。投资中有句“名言”:没经历过熊市,没割过几次肉,不足以谈投资。因此,有必要提升财商,积累经验,能承受多大风险,就干多大的事,一味迷恋超越认知的财富,总会有无数把“镰刀”等着收割你。
(原题为《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参与者都祈祷自己不是最后一棒》)(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记者|李昊4月16日,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的热景生物(688068.SH)再次20%涨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120.34元/股,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