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干药价水分需要更多“团购”
如何破解药价虚高?现在,11城市试点新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以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采购联盟,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形成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组合措施。此外,还借助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新做法,保药品质量、降制药成本。日前,中选结果公布,25个品种中标,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96%。
读完这则新闻,一是欣慰,真心为“拼多多”式药品团购点赞。事实证明,“带量采购”不愧是虚高药价的“降压药”。二是感慨,25个中标品种,价格平均斩了一半,个别直降96%。《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举了一个例子: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出厂价为15.5元,经过诸多环节卖到患者手中时,变成了213元。三是期盼,既然实操证明这是一条可行之路,就要继续走下去,走出一条阳关道来。从地方试点到全面铺开,从少数药品到大量纳入。
“带量采购”初见成效,源于它让管理者到位。此次采购,一个最大看点是医保部门到位。过去药品招标由卫生系统负责,只招不采,对药价没有痛感。此次采购,医保部门回归购买者本位,通过集中度高的买方垄断——试点城市60%的市场份额换取低价,才实现药价大幅下降。此举不但大大减轻患者负担,节省国家医保基金,从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国内药企也是一次机遇。
众所周知,“带金销售”一直是医药行业存在的痼疾,营销费用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占比居高不下,导致市场在灰色因素驱动下无序竞争,直接拉高药价。“带量采购”横空出世,药企在药品质量、研发领域的竞争变得公开透明。如果一些药企还像过去一样,单纯依靠高营销费用去搭建营销渠道,就不会有出路。在这轮行业洗牌中,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药企才能在新市场环境下胜出。为了避免成为“落后产能”,药企必须把更多心思与精力放在产品创新上,而不是销售上。
以量换价,符合经济供需规律,但也要注意另一个关系:量与质。对于采购完成后的药品供给质量,监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药价与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对药企来说,公开透明的带量采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在研发上下更大功夫,在质量上真正过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需要强调的是,带量采购的两方面目的不可偏废,既要降制药成本,也绝不能忽视保药品质量。只有价格下来了,质量仍然过硬,带量采购才能真正造福公众。(练洪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慧北京报道导读嗅出政策风向的企业们也闻风而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有工业互联网代表企业,近日正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