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行业动态> 正文

知识付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具有行业特点的版权体系亟待完善 知识付费行业面临版权保护新挑战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8-21 04:25

东方IC 供图

2016年5月,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这被视为国内知识付费行业的里程碑。随后两三年,该行业快速发展,颇受资本青睐。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迎来黄金期的知识付费行业正面临版权保护新挑战。

屡屡掀起融资潮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发展元年。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年一系列产品面市让知识付费迅速风靡:先是“分答”上线,任何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快速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并获得答疑解惑,一时间众多名人和领域专家学者加入。随后,“得到APP”“喜马拉雅FM知识付费节”“知乎live”等产品相继面市。进入2017年,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继续提速,豆瓣网推出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腾讯对外宣称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到了2018年,资本的涌入使得知识付费行业迎来黄金期。当年8月,知乎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天天学农”召开A轮融资发布会,称已完成2500万元A轮融资。而在这之前,知识付费服务商“老路识堂”宣布完成2160万元融资,“时间知道”获得600万元天使轮投资。先后4个规模较大的知识付费平台获得大笔投资,也使得外界发出了“知识付费正处于增长风口”的声音。

据《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底,国内知识付费行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行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同时,该报告也提及,在资本入局、知识付费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用户规模也呈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底已达到1.88亿人。

侵权渠道层出不穷

然而,一边是知识付费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边却是知识付费产品屡遭侵权。

记者尝试在某电商网站上输入目前国内较为知名的几大知识付费平台名称,发现有大量的店铺正在出售相关产品,而价格却比平台便宜很多。以一家售卖“知乎live合集”的店铺为例,店家标出的价格居然只需要2.88元,而在知乎平台上,想要买到合集,则需要花费上千元。

“优质的知识内容自然有广大的市场,在平台上购买需要花大价钱,但需求者众多,自然就给了一些人从中牟利的机会,他们会通过各种办法获取这些知识内容,再低价转卖。”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已经成为国内知识付费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此外,记者了解到,类似侵权行为不只在电商网站上存在,还衍生出了一些“知识众筹社群”,也在低价转卖内容。“比如,有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先购买内容,然后将内容进行截图、录音等方式盗取,再整理打包放在网上低价转卖。再比如,有人将账号共享,凑钱团购付费内容。”某知识付费平台的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就接触过类似的侵权案例。

低价转卖知识付费内容,起码还只是花小钱谋取利益,记者发现,目前还有一种侵权行为令行业内人士愤慨不已。“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免费获取。”据介绍,用户只需将指定的宣传海报和广告语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选择“所有人可见”,之后截屏以显示自己按规定完成操作,就可以正式获得“免费听课”的资格。

层出不穷的侵权渠道令知识付费从业者们叫苦不迭,甚至毫无办法。“对微信个人账号,侵权举报通过率也很低;就算举报通过,平台也只是限制侵权者的朋友圈功能。这样一来,侵权者侵权成本不高,而版权所有方反而需要付出大量精力。”

据多年从事维权工作的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仅在知识付费行业领域,他们发现专门以盗版为生的团队超过300个,而以个体运作的则更多。

后置的版权体系

“维权骑士”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据创始人陈敛介绍,“维权骑士”是一家为中国原创者提供有效、便捷的版权管理和保护服务的网站,在受到原创作者委托后,以技术手段查找侵犯作者权益的抄袭与非法转载行为,并代理进行后续的维权活动,让原创者可以专心于优质内容的创作输出。

“随着知识付费行业的火爆,盗版产品运作机制日趋成熟,并且遍地开花。”陈敛谈及创立网站的初衷,他发现国内知识付费行业正在受到侵权行为的不断侵扰。

“维权骑士”也迅速产生了效应。据了解,该网站目前与罗辑思维旗下的付费内容订阅平台达成了版权保护合作,运用其监测技术以及“通告—函告—诉讼”的分层多维度的快速维权机制,在一个多月时间,帮助“得到APP”在微信、微博、淘宝、网盘、博客等网络平台维权成功数千次,避免了上百万元的盗版损失。

国内较为知名的知识付费平台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遏制侵权行为——喜马拉雅内部就成立了盗版监测小组,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版权审核体系;知乎与淘宝、微信、QQ等平台建立绿色投诉通道,并会定期筛查是否有侵权存在,侵权商品最快实现24小时下架处理。

“整体来说,现在盗版情况已经大为改善。我们平台内部如果监测到有用户出售盗版及相关关键词,或收到用户举报,都会第一时间处理。”某知识付费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的举措还远远不够。“在知识付费行业兴起之初,从业者只关注如何快速扩展规模,却忽略了建立完善的版权体系,现在才来做这件事,后置行为颇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

法律界人士就表示,当下“发现一例、纠正一例”的做法,更像是版权者与侵权者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仅仅了解侵权行为的分布,以便在相关侵权发生时,获得足够完善的证据还不够,身处行业内的知识付费平台方还应该对侵权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评估自身的版权保护效果,也对自身下一步的内容制作和运营进行指导。”

同时,也有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呼吁,国内应该在知识版权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细化,针对知识付费行业的侵权行为特征,制定对应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付费的意义价值,也才能给行业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空间。

新闻推荐

高频材料供应商益生科技上半年净利6.29亿,5G商用带动资本开支大幅提高

8月13日,5G高频材料供应商生益科技(600183.SH)发布半年报:营收59.72亿,同比增长2.85%;归母净利润6.29亿,同比增长18%,扣非净利润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