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行业动态> 正文

订单量激增 生鲜电商要迎行业“拐点”?多个平台业务量翻倍,是否“触底反弹”业内有不同看法

南方都市报 2020-02-12 07:17

新冠病毒疫情下,除口罩受到广泛关注外,另一个行业生鲜电商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受减少外出等方面影响,生鲜电商这一模式目前正受消费者青睐,其中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京东、苏宁等电商生鲜板块,乃至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等涉足线上的商超,订单出现大幅增长情况。

在订单倍增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烧钱的生鲜电商行业迎来用户累积和消费习惯培养的黄金期,行业迎来触底反弹“拐点”;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疫情催生的生鲜电商消费激增,从长远来看未必能替代传统线下购买生鲜这一消费习惯。

生鲜配送业务量激增

据南都记者了解,因市民响应“疫情期间尽量不出门”的建议,曾被业界质疑盈利模式的“生鲜电商”在此期间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舆论面上,南都记者透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留意到,由于配送频率可满足肉菜采购需求、且自行烹饪“比外卖营养安全”等,生鲜电商受到市民热捧,有部分市民甚至反映部分生鲜电商平台还出现“宕机”(疑似订单数据量过大)情况。

南都记者从生鲜电商平台、部分涉及生鲜销售的电商平台以及有线上落订的线下终端留意到,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涉及生鲜、粮油米面及肉菜等数据表现可见一斑。

对于专营生鲜电商的平台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为其带来可观增长。以平台叮咚买菜为例,该平台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客单价增加约70%。另一家平台每日优鲜在疫情期间数据也表现可观。该公司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称,今年新年前5天的生鲜在线订单是去年同期的四倍。春节7天假期,每日优鲜卖出了4000万件食品,包括鸡蛋、生菜以及牛肉。另外该公司品中台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蔬菜供应量每天增长至1000吨,鸡蛋日均100万枚,“(相关商品)平台售罄率在10%以内”。

在涉及生鲜业务的电商平台中,其订单数据亦不容小觑。以京东为例,该公司称截至2月2日的10天内,京东生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15%,在全国卖出了近1.5万吨生鲜产品;苏宁方面相关负责人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在现有的2月1日至2月3日的数据中,旗下苏宁菜场订单量环比去年12月同期增加超650%,米面粮油方面合计备货2550吨。

同样地,南都记者还留意到,部分线下商超终端利用互联网亦获得较大订单量。以家乐福为例,其联合苏宁易购“触网”后,疫情期间蔬菜、水果订单量同比增长680%;同样有自行开发APP的沃尔玛,昨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该公司“沃尔玛到家”(小程序及京东到家入口)客单价和订单量双双激增,整体到家业务的订单量每日以10%的速度递增。该负责人还表示,仅春节前一周至1月底的时间,沃尔玛蔬菜整体供应已过万吨,且销售同比增长约2到3倍;肉类整体供应超2000吨,1月整体销售同比增长约70%。

业内对行业“拐点”说法有分歧

从上述数据中可见,过往曾被指“烧钱”的生鲜电商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间点中显现出庞大的用户需求,那么在此数据表现下,这一行业是否迎来由亏损转向盈利的拐点?

南都记者留意到,实际上针对生鲜电商是否出现拐点,行业人士认为最关键的是用户习惯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可持续。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有过网购经验的消费者还没有养成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但疫情下,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会被培养起来,生鲜电商或许将迎来春天。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存有疑虑:疫情之后,市民对生鲜电商的追捧能否持续并不确定。

对于生鲜电商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是否对行业发展带来转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南都记者表达看好的态度。他表示在疫情的“助推”下,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编辑性、安全性有更深认识,对消费氛围、消费人口基数及用户习惯培养有正向效应。

“实际上在疫情中,生鲜电商作为(蔬菜等)消费场景已逐步形成,尤其在以"懒人经济"未来可能成主导的情况下,该行业在坚持产品核心的前提下,主要竞争集中在服务效率、水平及解决消费者痛点等问题。”朱丹蓬说。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单纯通过订单量表现,去谈生鲜电商行业“拐点”仍较早。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保留意见。他首先表示,短期内因疫情原因导致的订单激增是否转化为业绩,需要看订单的完成度,这段时间由于受到物流配送行业等影响,部分订单可能会出现延误,因此生鲜电商实质业绩增量很可能低于其订单量增长。

“毕竟现在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外出到商超等线下渠道购买生鲜品的人有所下降,生鲜电商很可能是特殊情况下催生的特殊需求,短期对这一行业有积极作用。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未来生鲜电商是否带来增量还是需要观望的。”

沈萌还表示,目前生鲜主力消费人群还是中老年群体(包括家庭中的中老年群体),其更多习惯还是在线下终端进行实地挑选,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中产品价格因素还是相比线下终端要高,“综合消费习惯和价格因素,疫情中形成的所谓生鲜电商消费习惯较难长期持续”。

细分解决痛点 公司或更有融资机会?

据南都记者了解,生鲜电商行业从诞生至今,实际上“亏损”“烧钱”一路是被业界贴上的行业标签。根据去年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在本质上比拼资本的系列较量中,部分生鲜电商平台难免“落败”退场。单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2016至2017年数据显示,14家生鲜电商平台在那个时间段中关闭。而据南都记者此前报道,单是去年下半年,生鲜电商行业就出现诸如易果生鲜、吉及鲜、妙生活相继被爆资金链断裂;呆萝卜“爆雷”;前有鲜生友请高层被抓、首农电商大规模裁员,以及迷你生鲜创始人欠款跑路等行业负面事件。

在此形势下,此前“雷区”较多的生鲜电商是否能通过这波疫情表现,再度获得投资青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曾向媒体表示,过去供应链是制约生鲜电商最大因素,这次疫情是考验和做强供应链的机会,有利于吸引资本进入,但同时会加速生鲜电商洗牌。但是也有投资界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因疫情催生的订单泡沫含量大,投资人更多会对行业谨慎观望。

沈萌则认为,如果在疫情之后部分创业者再以生鲜电商作为创业点,实际上因议价能力等因素影响前景不容乐观;但如果部分公司集中在生鲜电商部分环节进行深耕,例如在虚拟现实交互(VR)或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发力,未来这些公司或会更受资本青睐或存在被头部大平台并购的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贝贝

新闻推荐

多地叫停售楼处销售 房企压力下打响“线上战役”

原标题:多地叫停售楼处销售房企压力下打响“线上战役”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上海报道为有效预防疫情蔓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