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会议释放多重信号 农药出口政策酝酿再“解绑”

农村大众报 2020-06-16 14:18

2020年开局,新冠疫情突袭,世界经济低迷,转型中的中国农药行业陡遇阴霾。6月8日,在山东潍坊召开的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十届四次理事会暨十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释放多重信号——

农药出口政策酝酿再“解绑”,为企业纾困;行业产能版图悄然重构,但热潮下当须理性;作为全球第一农药大国,本土企业国际化之路急待提速;面对挑战和风险,会上,有企业提出打造农药行业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全球农药出口第一大国,疫情至今,中国农药出口隐忧渐显。数据显示,1月至5月,中国农药出口总量同比下降约7%,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6%左右。

一段时期以来,受国内农药登记政策对浓度梯度的规定,国外需要而在国内限制登记的浓度,无法在国内生产并出口。在全球经济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当下,打通这一“堵点”愈益迫切。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严端祥透露,面对新形势,农业农村部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正酝酿调整出口政策,纾困行业。

严端祥认为,调整农药出口登记政策应从四方面“松绑”,涉及原药、制剂、混配产品、新农药(包括新的成分,以及在国内首次登记的国外农药)。“国内对浓度梯度的规定是为了减少同质化,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严端祥解释,无论是原药、制剂,还是混配产品,既然该成分在国内已有登记且取得生产许可证,就说明这种农药具备工程环保和安全生产的条件,使用在相应作物上也是安全的。

严端祥说,放开原药、制剂和混配产品浓度“口子”,同时对新农药采取专供出口,通过打通行业堵点鼓励企业出口,有助于促进中国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在为世界农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让国内农药产业发展更顺畅。

“中国农药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差距?”植保(中国)协会执行总监刘亚萍说,产品出口不等于国际化,海外并购也不等于国际化,与跨国农化公司全面实施组织、研发、标准、采购、品牌、营销、资本国际化相比,中国企业国际化上还存在不少障碍。

2018年,全球农化2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虽然占50%,但体量却只有34%(包括中国并购的跨国公司)。中国身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缺少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农药企业,国际化已是必然之选。“农药企业要依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类似的行业组织,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刘亚萍建议。(据《农资导报》)

新闻推荐

国内有1.3万家医美机构 超8万家“黑医美”

新快报讯记者梁瑜报道“国内2019年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据估算,国内有超过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