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贸区法院以法治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越来越多企业向南沙投出“信任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实习生 李淑珩 通讯员 王君) 2015年12月,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应运而生。5年来,这家法院取得了哪些成绩?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做了哪些探索?近日,南沙自贸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
法治化营商环境换来“信任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司法助力。据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坚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创新破产审判机制,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年来共审结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14件,清理债务78亿元,盘活土地资源67万多平方米。
除了“办理破产”之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两项指标也与法院有着密切联系。在不断优化“办理破产”指标的同时,南沙自贸区法院在这两项工作方面同样精准发力。发布《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意见》《知识产权保护意见》,制定《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实施意见》,出台《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助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该院还加快推进便民措施常态化运作。去年,南沙自贸区法院五类商事案件网上立案15215件,网上申请立案率100%,立案平均用时1天;审结16706件,平均审理用时仅62.66天,借助互联网+提升商事案件审理质效。高标准建设三级执行指挥中心,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执行新模式。
从立案、审理到执行,从民营企业到外资公司,该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司法保护,不断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当事人的获得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向南沙投出“信任票”。
构建多渠道粤港澳司法规则对接机制
去年10月21日,南沙自贸区法院发布《关于类似案例辩论程序的诉讼指引》,有力促进与普通法系国家遵循先例原则的对接互鉴,增强内地司法的国际公信力。
挂牌以来,南沙自贸区法院不断强化湾区优势,积极构建多渠道粤港澳司法规则对接机制。率先开展民商事案件证据开示、涉港商事案件属实申述、委托当事人送达等多项诉讼规则对接探索;创新港澳陪审员、特邀调解员、专家咨询委员和实习生等4种港澳人士司法参与渠道;打造粤港澳三地司法制度比较研究品牌、入驻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
2016年,南沙自贸区法院设立多元调解中心,引入行政调解、行业协会、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等境内外调解资源,逐步建立起涉外商事案件专业调解前置机制。去年12月,增聘日、俄、巴、印、澳等外籍调解员。该院与香港南沙联谊会、澳门南沙商会建立商会协调机制,与仲裁、公证、法律援助等机构建立纠纷导入导出平台,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同月,南沙自贸区法院出台《域外法查明与适用规程》,构建法官自主查明+第三方机构查明+专家辅助查明的立体化路径,保障当事人选择自己熟悉的法律来处理纠纷,增强境内外商事主体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交易的信心。
精品个案传递市场经济法治规则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成立5年来,南沙自贸区法院共新收案件26059件,审结20914件,结案标的55.08亿元。期间,各类商事纠纷持续增长,跨境电商、商业保理等新类型复杂疑难案件大量涌现。
该院发出全国首例禁止向苹果应用商店投诉的禁令,拓展行为保全的对象范围,丰富行为禁令适用的司法实践,维护互联网经济良好的竞争秩序。
该院公开宣判广东自贸区首批涉平行进口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以判决形式明确平行进口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准确划定侵权行为和正当使用行为边界,为利益攸关方提供明确稳定的行为预期,推动外贸行业繁荣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12月1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关于做好迎峰度冬期间“保安全、保供应、稳价格”工作的倡议书》(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