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礼服转型经验:让制造业融入文化和创新 探索工匠智造新模式 传播礼服新时代意义
他认为,制衣业进入新时代,面临突破“传统”、转型升级的机遇及挑战。华人礼服要加强积淀多年的“工匠精神”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智慧制造、文化创新等领域开疆拓土,为中山传统制衣业的新一轮高质量崛起探索经验。
文/记者 范展颢 图/记者 洪喜鹏
【人物档案】
姓名:陈福星
身份:中山市华人礼服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山市莆田商会会长、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理事
记 者 观 察
中山装不必“一本正经”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几公里外,是华人礼服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业界行家及有特定着装需求的消费者都知晓,“中山装”是华人礼服的金字招牌。
厂区占地逾20000平方米,1楼是企业的礼服文化馆。记者观察到,数千件各类礼服,均历经个性化量体裁衣而制成。馆主陈福星特意设立专区,解构私人及团体订制的技术含量,一针一线,皆显功夫。
陈福星说:“尤其是私人订制,完成一套礼服的订制全流程,至少要两个星期。企业制造端的工匠要详细了解客户的穿衣习惯,例如对宽松、修身、布料、工艺、装饰的特定需求,还要匹配礼服的使用场合。中山总部收到上述数据,形成制造方案,使用"传统手工+智能设备"进行选料、裁剪和初步的加工;其后,涉及绣花、版型、体型、个性签名等细节,工匠们出手实施个性化精加工。”
他补充说:“订制礼服有了雏形,或需多次试穿,进行微调,最终成型,为客户提供"订制"二字的价值和高端体验。”
如今,华人礼服文化馆除了展示传统中山装外,更展现了各类礼服“从传统到现代”的改良转型历程。例如,中山装从传统的蓝黑灰基调,如今变得色彩斑斓,再加入立领、修身、刺绣等元素,呈现活跃且庄重的新风格。
至于夏季中山装、旗袍、唐装、西服等各式礼服,面料从传统的毛呢、涤卡“标配”转为更为丰富的选择,如香云纱、真丝、棉麻、锦缎、金丝绒等,让质感、观感、风格等更趋个性化。
为礼服专门设立文化馆,少不了图片和视频。记者留意到,华人礼服品牌的产品,成为海内外政要出席重要场合、传递中国文化信号的载体。此外,在世博会、世园会、奥运会、亚运会、上合组织北京峰会、博鳌亚洲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亚洲教育论坛等高端场合,华人礼服为各地代表团提供礼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
感悟:“一定要比同行跑快0.5步”
陈福星是陈家的第三代裁缝,目睹了时代大潮鞭策制衣业不断转型的历史。自家的企业,经历了裁缝店、顺发制衣厂、新新洋服、华人礼服的进程,“从改革开放之初走到现在,关键是,一定要比同行跑快0.5步”。
上世纪70年代末,陈家裁缝店从福建莆田海边搬到更热闹的南平市,尽管父辈不想孩子进入这个辛苦行当,但几岁大的陈福星看着父亲做衣服、帮忙打下手,被植入“制衣基因”。
“改革开放让大家开了眼界。”陈福星回忆说,“那时,由工厂出产的成衣很少,市面几乎买不到。老百姓去市场扯几尺布,拿到裁缝店,父亲负责量身、打版、制衣。父亲眼光超前,专门裁制港澳台流行的喇叭裤、西装、花衬衣和花裙子。多了这么"0.5步",我家裁缝店的生意比同行火。”
上世纪80年代,陈家移居澳门。适逢港澳制衣业勃兴,技艺高超的陈家父亲顺应时势,经营小型加工厂。
到了1990年,一位中山沙溪籍的澳门同行建议陈家返回内地,合伙开建顺发制衣厂。陈福星说:“在沙溪,人工和各类成本比澳门低,接港澳订单方便,工厂有机会做大。父亲答应了,又跑快"0.5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沙溪搭档移居国外,陈福星真正进入制衣业。他告诉记者:“入行前,我在澳门、新加坡做过几年其他生意。服装团体订制刚在国内出现,酒店、企业、政府部门很需要统一样式的职业装和西服。制衣厂要转型走专业化路线,新新洋服由此成立,业务开展顺利,并为华人礼服的诞生打下良好基础。”
2004年,两年一届的第五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在南半球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中山市派出代表团出席,启程前找到新新洋服寻找服装解决方案。陈福星等人火速推出有别于传统样式的立领中山装,充满潮流感,展示中山新风貌。
陈福星回忆说:“这套服装作为文化载体,传递了中山市历史积淀深厚、积极向上的精神形象,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陈福星接着说,此前一年,公司受邀参加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护旗手服装的招标大会。新新洋服综合报价最高,但团队以独具匠心的立领设计和精良工艺打动了评标专家团队,最终中标,由此展开了与国内、国际体育赛事的“姻缘”。从此,公司坚定了“中式服装为企业核心文化”的发展路线。
第二年的沙溪服博会,工厂设计了30款中山装,邀请模特儿上台进行专场展示,引起轰动。陈福星等人认为,作为中国人、中山人的特色礼服,中山装市场潜力开始扩张,成立华人礼服的时机到了。陈福星说:“这又是跑快了"0.5步"。”
探索:守正+创新,坚持讲好中山故事
陈福星等人注册“华人礼服”品牌,2010年起,又谋划让企业从沙溪镇搬迁至南朗镇。陈福星说:“核心品牌的意义,在于企业专门研发适合炎黄子孙、展示中国文化的礼服。”
最近10年,华人礼服的转型升级之路可用“守正+创新”来总结。一方面,企业找到“双轮驱动”业务模式,团体订制约占70%;私人订制又占了30%,用于巩固品牌形象,体现华人礼服坚守“工匠精神”的定位,让目标客户群体记住这家中山企业擅长做中山装等礼服的“守正”特色。
另一方面,最近10年,陈福星等人让中式礼服走向创新,在“守正”的基础上融入年轻时尚风格、行内新式工艺、各地礼服优点等元素。他举例说:“互联网浪潮、电商购物深刻影响着制衣行业。我们专做礼服,也要探索"国潮"风格,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海洋中探索适合年轻客户的新风格。”
陈福星认为,“国潮”趋势的发力点是产业升级和创新人才培养,向世界展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新时代趋势。
在商业模式方面,华人礼服在一众同行中坚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些年我们曾走过弯路,最后发现,加盟店、直营店、分公司等商业模式元素要进行有机融合。”陈福星总结说,“目前,华人礼服的门店遍布广东、江苏、陕西、江西、重庆等中式礼服消费集中区。最近几年探索的分公司模式,让团队得以整合当地优势资源,进而有效占据新阵地,为中山的研发制造总部发掘新商机,达至共赢。”
对 话
无论做哪个行业——
“留住人才就能永续前行”
●记者:礼服是制衣业的细分领域,你们为此走了那么长的路,发现哪个元素是最重要的?
○陈福星:人才,必须是人才。企业留住人才才能永续前行。我们需要高端人才。为此,企业与国内多家高校联手培育人才,进而推动新材料研发和新技术开发。我们也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创业的机会。
与此同时,留住人才也是关键。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发展潜力有赖于人才和骨干去体现。为此,企业提供了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待遇,共享企业发展的喜悦。
●记者:陈总在中山市莆田商会担任会长,您打算如何履行好社会职务?
○陈福星:我在中山扎根20多年,想为这座城市多做一些事情。去年,我和几位在中山的知名莆田籍企业家筹办了莆田商会。
这个社会职务是一种荣誉,更是责任与担当。整个商会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团结在中山的莆田籍乡贤,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精准做好服务。打造特色商会,人才是第一要务。需要将各个行业的资源进行二次整合,把业务、消费、资源留在中山,实现高质量“内循环”。为此,商会筹划成立相应的投资、协作、风控部门,聘请高端人才运营,进而做好项目、抱团发展。
新闻推荐
相关法规完善后,早已习惯了用键盘公车上书的人们,又能否接受被夺去这种“审判的权力”?2021-03-1211:06·微信公众号:娱乐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