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银行> 正文

考验中国银行业的日子到了

金融投资报 2018-04-17 01:15

■ 刘柯

中国银行业似乎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以建设银行为首的银行股群体也在经历了两三年资本市场风光无限之后,陷入一个低迷期。用内外交困来形容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处境,应该是不为过的。

外部因素虽然不是最大的诱因,但却成为最直接的导火索。根据最新公布的新一轮金融开放规划,银行业首当其冲,未来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此前为保护国内银行业,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要求是不得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现在直接取消了这一红线,幅度不可谓不大。对于分行与子行,以前如果外资银行没有在中国注册,只能设立分行,只能在中国从事外国人业务或从事中国个人每笔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业务等,也就是说不开设子行的话基本与零售业务无关,现在可以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就是冲着零售业务来的。

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与渗透程度加快加深,对于国内银行业的冲击将日渐体现,因为传统零售业务本身就是国内银行的短板。

还有一个内部因素,就是美国不断加息导致全球资金成本水涨船高。虽然中国未必会跟随美国加息,但隐形加息已经来了,国内银行资金获取成本已经在不断上升。4月16日,央行上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7%,而在此前中国央行已上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银行揽储之争也将进入白热化,传闻央行将根据不同类别银行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大额存单等利率指导上限,而大额存单也是各行必争的优质储蓄资源。这样一来,资金利率将随行就市,上涨基本是铁板钉钉。

我们再谈谈另一个内部因素,这个内部因素就是银行现在极度缺乏优质的贷出资源。从产业角度讲,在结构性调整去产能和整个资金市场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资金贷出方的优质资源迅速缩水。以前的优质贷款资源如政府基建、房地产甚至是优质的个人消费贷都在萎缩,政府基建由于控制地方债务的原因缩水,房地产市场因为房价滞涨而缩水,个人消费贷则面临互联网贷款等新兴金融力量的挑战,条条蛇都咬人。

资金借入成本上升,贷出渠道变窄,一涨一跌之间,考验中国银行业的日子到了。现在国内银行正在拼命压缩成本,智慧银行的不断出现就是一个信号,人工成本是银行的大头。同时,各家银行正在利用时间差拼命消化坏账,该曝光核销的尽快核销,以图轻装上阵,浦发银行曝光百亿坏账就是典型。

当然,中国银行业面临今天这个局面,也与自己以前太赚钱有关。在各行各业都感叹难赚钱的背景下,银行的利润却高得惊人。我们看看2016年的数据,中国四大行成功包揽了全球最赚钱银行前四名,27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就达到1.3万亿元,要知道2016年全体A股上市公司总利润才2.75万亿,27家银行就占了50%,牛不牛?正常情况下,银行应该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血管,它就是个输送功能,但现在变成了抽血管,整个社会的利润全部被虹吸到银行里,这显然是无法持续的。世界500强里银行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不到8%,中国银行的利润率水平达到40%,因此,银行业现在反哺社会也很正常。

新闻推荐

聚焦中小银行资管业务转型 天弘基金把脉资产配置

备受关注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近日正式发布,资产管理行业迎来重大变局。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