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银行> 正文

产能过剩、盈利下降、信用风险上行: 制造业不良贷款率高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31 02:27

本报记者顾月北京报道

从已公布的半年报的上市银行数据来看,2018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一定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下行的背景下,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却在高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公布数据计算,上半年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5.65%,不良率和增速都远高于平均水平,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2018年中的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都环比2017年末大幅度增长超过10%,平安银行2018年上半年制造业不良贷款率更是环比2017年末大幅度提高2.7个百分点,高涨的不良贷款率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困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公布不良贷款分类的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数据发现,从不良贷款的分类来看,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而水电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贷款不良率则较低。此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贷仍然是银行十分优质的资产,不良贷款率最低,普遍在0.5%以下;但上半年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贷款则出现一定反弹,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在严监管下业绩分化导致。

为何制造业不良率急速上行?

中信银行指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内竞争加剧、盈利下降,出现信用风险;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相关上下游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信用风险加剧;三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有所上升。

此外,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半年报中指出,导致制造业不良率上升的贷款主要集中在民营中小企业、低端制造业等,农业银行行长赵欢也在8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传统低端制造业在新发不良中占比达60%。

“小微制造业生存艰难、贷款需谨慎几乎是行业共识。”西部地区一家城商行从业者表示,“近年来县城中的制造业也在纷纷转移或萎缩,一部分是因为前几年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能过剩和资金链断裂出现不良,一部分是在环保督查中被出清,一部分是觉得实业不赚钱主动关厂或向其他地区转移,甚至部分转行金融和房地产。”

实际上,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困境早已有所端倪,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相较6月回落0.3个百分点,同比去年回落0.2个百分点,而其中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PMI都已位于50%枯荣线下方。

珠三角地区一位国有大行分行副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恢复,去年出清了一批不良贷款,目前不良率相对较低。“我们市的制造业多为小微企业,但目前扩张需求较弱,好的小微制造业都是银行求着别人来贷,次的不敢贷,在严惩不良和加强支持小微实体的背景下,我们也很为难。”

此外,还有多家银行在年报中表达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注,如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通过冲击我国制造业和出口对银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但上半年负面影响总体有限。

另一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公布不良贷款地区分类的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数据发现,从不良贷款分布的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在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都超过3%,中信银行在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高达6.53%,环比年初都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其次为环渤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则相对较低。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业资产质量变化与信贷结构、信贷行业、区域经济情况、风险暴露进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上半年宏观经济有一定压力,东北经济情况也没有明显好转,因此银行业在该行业和区域的资产质量压力较大。”

新闻推荐

景德镇农商行不良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不足 农商银行风险持续暴露

进入八月,各大、中、小型银行陆续公布了半年报或半年报披露报告,经财经网记者梳理,各农商银行披露的报告总体来看,各项指标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