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40家主要银行中去年有22家未给股东创造经济利润
在赚钱能力上傲视群雄的中国商业银行,在考虑了资本收入所需要的回报后,经济利润还如表面上如此美好吗?
“2015年,40家纳入分析的银行中有4家未能创造股东价值,2016年该数字增至13家,2017年更是达到了22家。该严峻形势在本年度终于有所改观,截至2018年上半年,仅有15家银行未给股东创造经济利润。”麦肯锡在12月26日发布的《中国Top 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8)—严监管下,银行如何从规模银行转向价值银行、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中指出。
与过去两年相同,麦肯锡今年的报告以2018年银行公开的财务年报为依据,选择中国40家代表性银行进行价值创造分析,包括6家大银行(分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交行和邮储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7家规模较大的主要城商行以及5家规模最大的农商行。这40家银行管理了中国银行业67.5%以上的资产,贡献了70.9%以上的税后净利润。
银行业经济利润2015年以来连续走低
从2015年到2017年,40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达10%,风险加权资产增长达11%;而整体收入增速仅为1.8%,税前利润增长为1%,经济利润下滑了32%,是典型的规模驱动型银行。
这40家银行在2017年实现税前利润19135亿元,然而,在考虑了银行的资本收入所需要的回报后,经济利润仅2300亿元,不足税前利润的1/8,RAROC(资本回报率)仅17%, 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不过情况在2018年回暖:40家银行在2018年预期将会实现年化税前利润22052亿元 ,年化经济利润达4750亿元,年化RAROC(资本回报率)达19.1% ,较2017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从四大类银行来看,2017年六大行(五大国有行+邮储银行)整体经济利润下降达16.8%;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整体经济利润由正转负;17家主要城商行整体经济利润同样转负,达-129亿元人民币;仅5家主要农商行同比提高5.3%,是四类银行中整体经济利润唯一得到提升的一类。
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问题最严重
对公和零售两大板块,谁对银行的经济利润贡献大?
报告称,与前两年相比,2017年贷款规模进一步增长,但贷款相关的经济利润却下降了2985亿元。经济利润下滑主要来自净利差的缩减,主因是利率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对于公司银行贷款组合影响尤为严重,使得对公贷款业务持续恶化,净利差连年下跌。
报告通过分析40家银行的贷款组合,发现价值毁灭主要来自对公贷款,经济利润损失高达6441亿元人民币,由利率市场化造成净利差逐年下跌所导致。相比之下,零售贷款经济价值巨大: 共有30家银行的零售贷款经济利润为正,经济利润更是直接和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成正比。
具体来说,零售客户议价能力相对公司客户低,致其净利差高,且零售贷款较容易带动理财等中间业务,提高非息收益率,同时零售贷款风险较为分散,使得预期损失率及资本占用低。
在对公业务的20个主要行业投放中,11个行业并不创造价值,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损失最为严重,在2016年的报告中,麦肯锡发现有8个行业不创造价值,2017年为7个;而在另外9个经济利润为正的行业中,水利环境行业与租赁商务行业经济利润最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成峰记者吴彬)12月17日,市民洪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询问:“社保卡里面的银行账户有没有什么优惠?”记者就此咨询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