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 大额存单成新宠 利率上浮到顶不罕见
另外,2018年4月存款利率进一步放开,以大额存单为突破口,大额存单利率均值明显上调。2019年市场利率化改革仍会继续,在流动性宽松、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存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行,逐步缩小两者的差距。
结构性存款占比上升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大
2018年以来,存款余额的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11月较1月份减少了3个百分点。这表明存款增长乏力,加之贷款增速并没有与存款增速同步下降,存贷款增速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存款稀缺压力较大。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为 9.95 万亿元,环比增长0.67%。结构性存款规模仅在8月和9月超过10万亿元,之后随着理财新规的下发,结构性存款降温,回归10万亿以下规模。
从近2年的结构性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看,大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中小型银行,上升趋势尤为明显。截至2018年11月,中小型银行和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分别为8.53%和3.96%,同比增加了2.11%和0.76%。但在9月份之后,随着结构性存款的降温,结构性存款在各项存款中的占比也有所下降。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结构性存款占比增加反映了银行负债成本的升高,也反映出银行揽储压力较大,才愿意付出较高的成本揽储。尤其是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占比明显高于大型银行,且在2018年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尤为突出。
长期存款利率高涨
均值有明显上升
数据显示,近3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18年以后,存款利率均值有明显的上升,2018年四季度末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了10个基点。
分期限来看,2018年一年以内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表现平稳,两年、三年、五年期限在下半年上涨明显。统计显示,2018年12月三年、五年期限存款利率均值分别为3.333%和3.445%,均为2018年的最高值。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长期负债压力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互联网“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导致银行存款“搬家”,最终又以同业存款的方式回到银行,存款稳定性变差,所以加剧了银行在长期稳定负债的争夺;二是监管指标的压力。流动性匹配率等监管指标的要求,同业业务受到监管限制,一般性存款成为银行主要竞争的资金来源。
从银行类型来看,2018年短期定期存款(以六个月为例)和长期定期存款(以三年为例)的走势基本一致。邮储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6月份实现了突破,之后远超其他类型银行。此外,大型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表现突出,六个月期限的下半年一直处在第三名的位置,而三年期存款利率下半年反超城商行,成为位列第二的银行类型。
发力大额存单
起购金额和付息
方式不断丰富
2018年4月,存款利率进一步放开,以大额存单为突破口,将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浮动上限分别由之前的1.4倍、1.42倍、1.45倍调整到1.5倍、1.52倍、1.55倍。
大额存单利率进一步放开后,国有银行率先提高了大额存单利率,随后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紧跟调整。所以4月份的大额存单利率均值有明显的上调,尤其是长期的大额存单利率明显上涨。以20万元起购门槛为例,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值自5月份升至4%以上,之后一直稳定在4%之上。直至12月份,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值升至4.115%,较基准上浮50%。可见,大部分银行的长期大额存单利率已经上浮到顶,在利率进一步放开之前已经没有较大的上浮空间。
据悉,去年以来除了大额存单利率不断上调,大额存单的起购金额和付息方式等也不断丰富。2018年上半年,大额存单的起购门槛主要以20万元和30万元为主,但2018年下半年以后,大额存单增加了更多档的起购门槛,针对不同的起购门槛设置了不同的利率水平,主要增加了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等门槛。一般来说,档位越高,大额存单利率越高。其次,付息方式增加了更多的按月付息、固定付息等方式,大额存单可提前支取、可转让等方式也逐渐增多。种种措施都反映出银行在大额存单方面发力越来越猛,尤其在结构性存款受限后,大额存单将成为揽储的重要手段。 (沈婷婷)
新闻推荐
1月3日晚间,平安银行(SZ.000001)和浦发银行(SH.600000)公布2018年业绩快报。快报显示,两家银行经营保持稳健发展,资产质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