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保险> 正文

智慧医疗让一线医疗资源更直接、高效、精准普惠大众

信息时报 2021-09-17 02:04

人物介绍

刘大鹏,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大健康产业促进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保险行业IT项目评标组技术专家,北京耀华恒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其在IT领域十多年的领导经验让刘大鹏能更加犀利的看穿市场发展动向,同时这十几年奋战在医疗系统协助各医疗单位推进完善IT系统在智能医疗的应用。刘大鹏带领其技术研发团队尝试用多年运行良好稳定、产品成熟的Paci/ris系统模型升级设计成区域化医疗系统的模型,并使之成功推荐给苦于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的北京市卫健委,最终在多次产品演示、专家答辩及现场医院实地考察后,北京市卫健委采用刘大鹏的区域化医疗方案,并获得极大成功。

医疗市场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市场,互联网企业必须与传统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与医保单位紧密合作,才能取得发展。由此,“颠覆医疗”悄然转化为“拥抱医疗”,“互联网医疗”也逐步演进为“智慧医疗”。什么是智慧医疗?其存在又对老百姓看病有何意义?智慧医疗,将来发展路在何方?近日笔者有幸访问国内智慧医疗与区域化诊疗系统研发专家,北京耀华恒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发专家刘大鹏,以他的近20年的创业之路给业内读者提供经验指导和发展方向。

问: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研究的专家和医疗方面的专家没能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以至于做出来的东西大都不能互相有效匹配,这个现象您是如何看待/解决的?

刘大鹏:听过计算机方面的老师作报告,他们大多从计算机的角度看问题,很少跟医生打交道。虽然有的时候和医生有关系,但是并不深度。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结合。为什么实验结果里我们的效果比较好呢?就是把三家东西融合在一起做,并不是简单地从计算机角度来做。

问:大数据在影像识别上的应用是否只适合西医,不适合中医?

刘大鹏: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中医的必要步骤是望闻问切,我们是做影响数据的,中医也会用到。从大数据角度来说,大数据更适合中医。比如药物,中医这个药方这样组合那样组合,量放多少。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与我们已进行了深入合作,我们已经做出来这样一个东西,各个药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利于发现新药。

问:现在智慧医疗处于什么阶段?

刘大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医学上并辅助医生来做决策。现在仅仅只是开始。因为人对人本身的了解连5%都不到,那对人工智能更不可能完全掌握,这里边还涉及到生命科学。如果人工智能要运用到医学上,那生命科学必然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是辅助于医学,而不是取代医生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对大脑的了解才到5%,要想达到50%或60%,这有很漫长的发展路程。

问:医疗大数据、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大鹏:医疗大数据是精准医疗的前提,怎么能做到精准医疗呢?是因为数据比较大,数据量多了,经验会比较丰富,更有可能接近精准。因为有了精准医疗,所以才有个性化医疗。

问:您认为人工智能会继续往上走么?

刘大鹏:一个新技术的发展都会有一个瓶颈期,到了瓶颈期就会进入低谷。现在之所以发展这么好,这里边离不开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不是一门新的技术,因为有了大数据,因为有了大计算,才有深度学习。它只是一个工具,随着客观条件的不断发展,可能这个工具不太适用了,那可能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技术。这个交替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瓶颈阶段,也就是低谷。现在我们国家对人工智能有点过热,应该挤一挤泡沫。

问:未来的智慧医疗应该是怎么样的?

刘大鹏:如果在做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医生能够用疾病诊断的工具更好地服务患者,而不是让工具替代医生。对患者而言,病人以前更多地依赖于医生的经验,现在人工智能通过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患者以前要很多次诊断才能知道病因,现在很快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看病的精准性更高。

最后刘大鹏补充总结,我们的传统医疗正在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影像学的数据量占医院数据总量的85%~90%以上,医学影像是医学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从医学影像角度对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同时刘大鹏还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医学影像大数据现状:1.我国人口众多,疾病谱丰富,医疗资源具有国外没有的优势;2.我国临床医学门类齐全,从业人员数百万之众;3.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数据接口各自为政;4.计算机学科专家所提出的大数据研究技术方案,缺乏与临床专家有效的沟通;5.大量的临床和医学影像被显性(闲置、无效、冗余)或者隐形浪费(数据并未优先利用)。

专题/撰文 袁晓敏

新闻推荐

中国人寿寿险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总资产近4.7万亿元

2021年8月25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本报告期)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未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