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银行半年减员超3万 “物理瘦身”能提高绩效吗
□ 盘和林
【减员是解决当前银行所处困境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改革企业结构,升级经营模式,拓展中间业务或许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五大国有银行半年报发现,上半年,五大行合计减员34716人,农行最多,为10267人;工行紧随其后,为9879人;建行、中行、交行次之,分别为6457人、5478人、2635人。不仅是国内银行,其实,国外不少银行也精简了员工数量。
当前银行减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金融科技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应用,银行减少了物理网点的开设以及流水员工的聘请。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也就是说,银行基于技术革新的减员还不是穷期;另一方面可以比喻成一种“减肥”行为,迫使他们“减肥”的原因就是整个银行业不再风光景气,利润下降。这是银行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如经营压力加大、互联网金融冲击等)所采取的“自救”性举措。前者是一种积极的应对,而后者无疑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应对。笔者更想思考问题是,银行业能否依靠后者避免行业、企业的困境呢?
传统银行业的主要赢利点就是贷款,尤其是中国银行业主要是“吃利差”,但目前“吃利差”已经遇到天花板。
我国银行盈利已经到了极致,而实体经济却未能跟上步伐,无论是监管部门或者是市场本身,都会让银行利息停下来等一等实体经济了。
过去,即使在主营贷款业务盈利受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承销理财,甚至影子银行的方式弥补盈利缺口。也就是说,监管趋严也会给银行利润带来限制。
问题是,减员必然能提高银行的绩效吗?
复旦大学曾经有学者进行了银行减员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提高银行运行效率,改革银行部门结构,调任冗余员工等方式才能够真正提升利润,而裁员反而对利润会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裁员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行业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会降低消费者对于银行业的信心。
基于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更应改善自身经营模式,进行结构上的改革升级,拓展中间业务。而仅仅通过简单“物理瘦身”的方式,效果并不大。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又称为表外业务,包括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卡、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金融衍生工具、代理业务等。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较小,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收益比重一般可以达到40%,而我国则仅为15%。特别是自从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绩效,而且有助于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的控制,对当前银行间激烈的价格竞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拓展中间业务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正向影响会更加明显,例如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他们经营活动更加规范,中间业务成熟度较高,市场的认同度也较高,所以业务比较好开展,经营限制少,也更加安全。
减员是解决当前银行所处困境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改革企业结构,升级经营模式,拓展中间业务或许是更为有效的方法。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一环,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处理自身问题需从根源入手,而不是让广大员工和社会承担代价。
不过,银行从业人员也需要看清楚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顺应潮流才是明智之举。(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新闻推荐
网贷存管“白名单”增至30家 西安银行、重庆富民银行通过测评
10月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公布,西安银行和重庆富民银行于9月26日通过测评,网贷存管银行“白名单”增至30家。中国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