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存款被严监管 智能存款遭停售清盘 结构性存款被摸排银行高息揽储之路还能走多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银行高息存款产品正被严监管。近期,部分小银行发布公告称停售清盘智能存款产品;无独有偶,鉴于中行原油宝事件及一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开始排查辖内结构性存款产品。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各种高息花式揽储不断,但此举势必对资产端信贷利率造成压力,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这与当前监管的思路是相悖的,预计未来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下行是趋势。
现象1:多款智能存款下架停售
近日,张家口银行向客户发布信息称,其智能存款产品将于5月15日清盘并停售,清盘后,存量产品利率将按照活期挂牌利率上限0.42%执行。廊坊银行此前也对“生活无忧3号”存量存款产品利率按照活期存款基准利率0.35%执行。据了解,这款产品就是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产品。
近年来,中小银行创新发行高息产品智能存款备受储户青睐,其特点除了利息接近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有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收益会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存得越久,利率越高。这样会大大增加了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多次被监管部门提示风险。
2019年末,多家银行就收到通知称要立即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部分地区还要求在2020年底之前,压降靠档计息定存产品余额至0,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同样也是靠档计息的大额存单,目前新发行产品在提前支取时基本均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记者在多个互联网金融APP中发现,不少“智能”存款产品已经不能购买。据了解,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在去年已暂停发行;蓝海银行相关产品也进行了整改。
现象2:结构性存款一季度规模再创新高
有国有大行相关人士指出,结构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该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相关金融产品亏损较大甚至穿仓,监管摸底其他潜藏风险的金融产品才能早做预案、保护投资者权益。
结构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于银行理财。其中,区间收益是结构性存款产品中常见的收益率表现方式。
不过,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介绍称,目前结构性存款和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挂钩黄金、汇率、指数比较多,挂钩原油的很少。
“与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不同,结构性存款都是保本型的,只是有区分保本比例。目前中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基本是100%保障本金,只有外资行发行的少数产品是90%保本,也就是说有可能会亏损10%的本金。”殷燕敏表示,这意味着,不管挂钩标的价格如何变化,投资者的本金都有保底,最差情况下是获取低收益或是没有收益。同时,由于是存款,结构性存款同样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
另有中小银行相关人士则表示,目前结构性存款中仍有“假结构”产品的存在,即并未嵌入金融衍生品或嵌入的金融衍生品中没有真实的交易对手或交易行为,银行通过利润调整手段变相满足存款人的高收益,这对存款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监管并不希望银行变相高息揽储,也希望投资者风险自担,所以近年来,监管也是一直在纠偏“假结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经历了去年末的短暂压降后,近期结构性存款投资热度不断上升。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11.6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2.07万亿左右,创历史新高。
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已提上日程
对于近期结构性存款规模扩张的现象,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预计,这只是短期现象,与监管部门的初衷相悖。长期来看,预计结构性存款难以恢复前期爆发式增长态势,“假结构”无处遁形。
今年3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央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就在5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规范存款利率”定价。中金固收指出,随着贷款和债券等资产端利率下行,银行息差缩小,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前述国有大行相关人士进一步分析称,近年来,在存款流失的担忧和压力之下,银行各种高息花式揽储不断。这与当前监管的思路是相悖的。
殷燕敏也指出,监管之所以频频出手整顿“创新”存款,主要还是担心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导致银行揽储成本整体上升,进一步把成本压力传导至贷款端。同时,贷款端利率持续引导下行,而存款端利率难以下降对于银行系统也存在风险。
记者观察到,央行多次调整多种政策利率,启动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存款基准利率需适时适度下调,才能更好地带动LPR报价中银行点差部分收窄,继续释放LPR改革潜力,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网贷行业清退持续加速,风险收敛。据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内蒙古、陕西、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相继宣布取缔辖内所有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