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专才”比“通才”更有竞争力
受访对象:Benson○学历背景:华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 硕士(在职)○行业:互联网金融○从业时间:10年○就职单位:互联网金融信贷公司 开发(技术)副总监
在银行、数据提供公司、电商、互联网信贷公司都“摸爬滚打”过的Benson,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已有了更深的认识。十年的从业经验告诉他,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是“互联网+金融”,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技术专业能力,还要熟悉金融行业的规则、法务等相关业务。他认为,用户体验已成为当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主要竞争力。
“数据结构”课程最实用
作为80后,Benson中学时代就是电脑迷,对电脑的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等方面都很感兴趣,这为他在高考后选择计算机专业奠定了基础。“当时我的高考分数并不是很理想,一开始的目标应该是中山大学,但考虑到当时华南农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省重点专业,自己也喜欢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最后报考了这所大学。”Benson说。
在大学四年里,Benson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原理,学习了开发硬件、数字电路、密码学、数据结构等专业课程。但他认为,对他用处最大、与他所从事的工作最相关的课程就是数据结构,这一课程让他懂得了如何做数据库的设计、如何开发程序、怎样设计数据让结构看起来更为合理等问题。从数据结构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他的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应用,包括他在数据提供公司中,给金融机构、投资者、基金做数据提供商,以及目前互联网信贷公司的技术岗位工作。
未来互联网金融
仍是“热门”行业
一开始,Benson并没有将互联网金融行业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他认为这一切除了专业积累以外,还有一定的机缘巧合。本科毕业后,Benson就进入了汇丰银行从事相关的技术岗位工作,在银行工作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因此,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北京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职硕士),“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专业领域就这样在他身上“相遇”了。
在银行工作两年半后,他跳槽到了一家数据提供公司。这是他的第一份“互联网+金融”工作,对他来说尤为可贵。四年半的数据服务工作也让他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时恰逢电商兴起,他也顺势而为,又跳槽到了一家电商公司,但只做了两三个月,他就跳槽到目前已经工作了三年多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公司。
“电商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专业、积累、沉淀"这六个字的意义。例如我是搞技术的,但技术只是一部分,还要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积累。扎根在金融等某个行业10年,一定会比一会做电商、一会做物流有更明显的优势。因为在不同行业的切换中得到的只是技术上的提升,并不能在业务上得到积累、沉淀。在人才选拔上,"专才"比"通才"要更有竞争力。”他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依然会成为时代的“热门”,薪资及行业的发展都比较乐观,他建议未来的学子,无论在大学中修习技术专业还是金融专业,在保证专业基础理论达标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给自己寻找实践应用的机会。“我更看重一个毕业生的工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这两项能力,才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突破更高的天花板。”Benson说。
“朝九晚九”成工作常态
目前,Benson已晋升为开发(技术)副总监,收入可观。他认为,做好用户体验已成为信贷公司的重中之重。例如,一开始他们公司做的贷款页面将填报姓名、身份证、教育工作信息,拍照,绑定银行卡,提交贷款申请,审批,放款作为正常的用户申请贷款流程,但他们通过后台的数据反馈发现,很多用户停留在拍照以及绑定银行卡的页面中。因此,他们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讨论,优化了贷款流程的设计,在拍照中加入人脸识别技术,利用OCR技术帮助用户扫描身份证的同时就能将信息提取出来,节省他们的填写时间;此外,将绑定银行卡的环节放在了最后一项,给用户预留出更多时间完成绑定,由此提升了用户申请流程的转化率。
“作为助贷平台,一开始我们为资金方匹配用户的时候,算法做得不是特别准,好的用户和好的资金方匹配成功率并没有很高,很多时候会出现好的资金先匹配给了等级低的用户,以至于一些等级高的用户匹配不到好的资金,因此接到了一定的投诉。”Benson表示,“所以我们不仅要认真对待用户的反馈和投诉,还要在短时间内将我们的算法、方案和资金规则重新梳理,设置好优先级、做好筛选和匹配,给予用户最优的体验。”因此,“朝九晚九”“不定时加班”已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常态,Benson表示,只有切身体会用户的每个需求,注重用户体验,才能将产品做得更好。
□ 本报记者 李若清
新闻推荐
伴随不少问题和争议,2018年注定是P2P大整合、大出清的一年。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8年1月,停业转型的P2P平台有49家,问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