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互金> 正文

监管、专家“坐堂”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避免“利己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14 04:18

本报记者王晓北京报道

6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报告》(下称《报告》),首次从金融用户需求角度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参与发布会现场的金融监管、专家等大咖们,也围绕普惠金融领域各抒己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指出,过去农村金融政策是选择性实施,如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要找对应的机构,财政资金和奖补资金很大程度上带有选择性和政府分配在其中,无论从效果还是从各种道德风险来说都要引起重视,政策实施应向功能性转型。

银保监会相关领域与会人士介绍,普惠金融最大的难题是商业可持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支持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一大关键点在于改革发展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扶贫贷款年增速40%

《报告》选取经济金融活跃的浙江作为首个观察点,覆盖13505份家庭/个人问卷、2730份企业问卷及677份村/社区总体情况问卷。

调研结果显示,浙江省账户渗透率(拥有银行和支付账户的人口占比)达92.9%逼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比例(29.1%)超过高收入国家(约19%),远高于民间渠道借款比例1.8%。移动支付使用率高达70%,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51.8%)。

《报告》指出,即便在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的浙江,仍然有72.8%的受访人期待银行柜台服务简化手续,41.6%的受访人期待银行增加柜台网点。《报告》认为,应当在商业可持续情况下,探索减少低效网点、完善代理模式的服务体系。而在金融产品种类服务中,除存贷汇之外,对于理财、保险、征信、支付等领域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数字金融服务更多用户的同时,由于操作复杂性、使用传统服务的惯性以及对电信欺诈的恐惧成为阻碍数字金融服务的重要原因。

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指出,中国市场对于普惠金融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他认为,浙江民间借贷行为活跃,或将远超1.8%。在社会上60%-70%没有从银行贷款的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的需求需要靠民间借贷。“以2013年推出的"530"贷款(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办理5万元贷款,期限为3年,期间利率0浮动,利息由当地扶贫办支付)为例,过了这么久,每一年的增长率都不低于40%,说明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去继续推动。”刘冬文介绍。

他还指出,农村农户对于保险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但难点在于不知道去哪儿买、出事后找谁理赔。尽管这些需求在城市里看来很简单。

村镇银行发挥“鲶鱼效应”

上述银保监会与会人士介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机构3894个,占整个银行业机构的86%,资产33.6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资产的14%,负债31万亿元,也占银行业14%。但其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均占到银行业的近1/3。

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银保监会按照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的原则,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商行。截至3月末开业机构达1274家。据银保监会评估,通过改革由股东消化历史包袱,这类机构一共消化了3429.8亿不良资产。“机构的主要监管指标得到改善,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强了。”该人士表示。

在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面,截至3月末监管部门批准村镇银行1603家,开业1577家,中西部地区占比达到65.4%。此外,银保监会还推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预计下半年一些成效能够显现。

“现在县里推广的是"一县双法人",一个农商行或农信社再加一家村镇银行。”该人士还表示,为提高支农支小金融服务质效,通过组建村镇银行发挥“鲶鱼效应”,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麦当劳开一个,肯德基对面开一个,竞争力和效率自然提高了。”

避免互联网金融“利己主义”

一些新型机构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也在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指出,农村金融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前乡村的信用体系很不同于城市,一些经营很好的农信社仍然是要依靠客户经理勤勉地去一家一户查,因为这些信息尚未数据化,不容易分析。“未来谁能在农村掌握一手的高质量信用信息,谁就能在农村金融中取胜。”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小龙介绍,该行承担浙江省一半以上的农户贷款,3/4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以及绝大多数低收入农户贷款。发放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2600亿元,主要是做好了基础工作:在十几年的工作中走家访户,开展信用创建、整村授信等工作。

王小龙表示,开展农村普惠金融中,要避免个人过度授信带来新的信用风险,特别是金融知识不丰富的情况下,过度授信会让农民认为获得钱很容易。此外,要避免互联金融“先发展后治理”的风险。当前一些从业者滥用大数据,很多是做传统银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尤以校园贷、现金贷、套路贷为代表,这不可持续也会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又或者一些金融、非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选择特定优质客户群服务,这种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互联网金融,也不是普惠金融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引导,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利用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纪敏指出,当前定向降准政策、扩大MLF抵押品范围等正是政策向功能性转变的举措。但还有更多政策需要做出改变,如小贷公司因为未被划分为金融机构而不能享受优惠税收、财政奖补只对持有银保监会发放的金融牌照机构发放等。

新闻推荐

招行推出U-BankX

东江时报讯记者刘乙端广文近日,招行宣布正式推出网上企业银行第十代产品U-BankX,打破传统银行对公司客户服务的“二八”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