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金经理“流转”图谱:明星操盘手跳槽暴露隐秘趋势
在这个公募大发展的时代,哪家公司没有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哪家公司没有一只爆款基金,似乎都是让市场“抛弃”的。
年度排名战结束,备受关注的依然是那些明星基金经理。
过去两年,明星基金经理带来的吸金效应已经被市场证实,随着新一年爆款基金的持续发力,明星基金经理依旧是各家机构争夺的核心资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无论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还是从外部“挖角”,不少基金公司都借助过去一年公募基金的大爆发做了大量储备工作。
从当前情况来看,过去一年(2020年)公募基金经理的变更相对2019年来说已经更加频繁。
根据本报统计数据,全市场143家公募管理人中,2020年共新聘了498名基金经理,离职基金经理则共有257人;相比2019年,该年度新聘基金经理人数为462人,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为230人。
从2021年开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基金公司人事变动的脚步并未停歇,仍有不少基金发布公告增聘或解聘基金经理。
譬如1月14日,汇添富盈安混合基金就公告增聘沈若雨为基金经理。沈若雨此前曾是易方达基金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在2020年4月离职易方达后,当年5月加入汇添富基金任研究部高级行业分析师,6月起担任基金经理助理。
基金经理流动图谱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在10人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8家,包括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嘉实基金、申万菱信基金以及鹏华基金。
其中广发基金新聘基金经理人数最多,为15人,其中就包括2020年收益翻倍的明星基金经理郑澄然。
郑澄然曾先后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研究员、成长投资部研究员。2020年5月起担任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郑澄然也是一名90后“后浪”。
华夏基金、博时基金以及富国基金在2020年新聘的基金经理分别有14人、13人和13人。
其次则是国泰基金、嘉实基金、申万菱信以及鹏华基金,其中国泰基金2020年新聘12位基金经理,其余三家均新聘了10位基金经理。
根据记者了解,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的来源既有外部挖角,也有内部提拔。
譬如华夏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季新星,其此前在申万菱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20年11月起担任华夏行业龙头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博时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麦静,此前曾在人保资产工作,2020年5月加入博时基金。
内部提拔则是基金公司内部从研究到投资的一贯流程。相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大公司来自内部提拔的基金经理更多。
“大公司有人才梯队建设,研究员成型就可以转投资。”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不少公司都建立了投资人才培养计划。
譬如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就要求研究员先做4年产业研究,之后通过一套答辩程序和标准,合格后进入投资体系,从基金经理助理做起进而晋升基金经理。
但是,硬币往往有另一面。
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在5人及以上的有11家基金公司。其中离职基金经理最多的是嘉实基金,共有9位离职,其次则是东吴基金和中邮基金,两家公司均有7位基金经理在2020年离职。
具体来说,嘉实基金2020年离职的9位基金经理中,在嘉实基金任职时间最长的是邵秋涛,其在嘉实基金任职年限为9.53年;另一位在嘉实基金任职年限超过9年,且在2020年离职的基金经理是曲扬。
值得一提的是,邵秋涛曾是嘉实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也是嘉实基金此前力推的明星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经理账单
在这个公募大发展的时代,哪家公司没有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哪家公司没有一只爆款基金,似乎都是让市场“抛弃”的。
激烈的竞争更加剧了行业内部的人才流动。
“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权益基金经理越来越贵。”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早前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想在今年借着市场多发展一下权益投资,从外部找了好多权益投研团队想要挖角,但是却发现人力报价水涨船高。
“其实不止是大佬贵,就连新人的价格也很贵。”前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人力价格水涨船高,与过去一年公募市场的大发展不无关系。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一方面是新发基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此前监管层限制了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就势必涌现出大量的人力资源需求。
“大公司有内部人才梯队,从内部提拔自然是最划算的一种方式。但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从外部挖角的账单压力依旧不小。”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其透露,“尤其不少基金公司在挖人时都是挖一整个投研团队,挖角的价格也越来越贵。”
虽然价格越来越贵,但明星基金经理带来的“甜头”,依旧让不少公司前赴后继。
譬如去年7月,华泰柏瑞原明星基金经理方纬,跳槽后开始担任富国基金旗下富国新兴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去年3月,方纬从华泰柏瑞基金离职。
还有原新华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崔建波,离开了经营了十余年的新华基金后,在去年6月加盟方正富邦基金,担任首席投资官。
“去年公司从外部挖来的基金经理给公司带来了一半的规模增量,虽然挖人时颇费周折,但是公司对这个效果很满意。”一家小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明星基金经理也让不少基金公司陷入了矛盾。一方面是不得不向市场推广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以获取管理规模的提升,另一方面,又担心明星基金经理在知名度提升后被其他公司挖走。
公募大年落寞出局者
相对明星基金经理来说,一些基金经理也在2020年无奈转身。
譬如不少踩雷的债券基金经理。2020年3月,人保资产旗下多只基金发布人事变更公告,离任基金经理为魏瑄。
魏瑄于2020年3月卸任人保货币、人保双利优选混合、人保安惠三个月定开基金的基金经理, 2020年5月卸任人保鑫泽纯债、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人保利璟纯债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当然也有权益基金经理在牛市中表现不佳,从而走向离职。
譬如国联安红利基金原基金经理郑青,其在2015年12月4日至2020年5月25日期间担任国联安德盛红利基金经理,郑青管理的国联安红利在其任职期间回报为-35.4%,该基金近三年回报目前仍排在偏股混合基金的倒数。
还有基金公司在2020年出走了多位基金经理,在新产品布局上明显力不从心。
譬如东吴基金,东吴基金在2020年离职了7位基金经理,新聘基金经理仅2位,截至2020年末仅有13位基金经理。
从2020年新产品情况来看,东吴基金年内仅发行了两只基金,其中一只基金为偏股混合型基金,目前已经成立,发行份额33.83亿份,另一只定开债基目前仍在发行中。
同样离职了7位基金经理的中邮基金,在2020年发行了3只主动权益产品,合并发行份额16.65亿份。
“一拖多”明显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基金规模爆发的同时,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也同时涌现。
事实上,过去一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发行新产品,这也导致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迅速扩大,管理基金数量也成倍增长。
譬如鹏华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其目前管理鹏华匠心精选、鹏华消费优选等10只主动权益基金,其中鹏华匠心精选、鹏华创新未来、鹏华优质回报、鹏华成长价值、鹏华价值共赢5只基金均为2020年发行的新产品。
又如信达澳银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其目前管理信达澳银核心科技等7只主动权益基金,其中信达澳银科技创新、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信达澳银研究优选3只基金为2020年新发行的产品。
事实上,早前在2019年监管层对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已经提出规范,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
“去年几只轰动市场的基金发行的时候,基金公司就对明星基金经理做了好一番调整,才挪腾成功。基本都是卸任规模小的,为规模大的挪出名额。”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现在市场非常火热,产品又很多,基金经理们管不过来,就只能增聘基金经理。”前述机构人士表示。
(作者:姜诗蔷 编辑:李新江)
新闻推荐
睿远基金股权激励有新进展,17位投研骨干有望做股东,多家基金公司也在行动
记者杜萌继2020年11月23日正式受理后,1月8日,证监会对睿远基金股权变更的申请文件作出了反馈意见。反馈意见主要聚焦在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