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力 中行掘金自贸区强调“风险为本”
“前期中国银行在同业率先推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主要内容就是依托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在长三角区域建立总行统一部署、分行和综合经营公司互促发展的服务机制,未来五年,在长三角地区新投入1万亿信贷资源,创新管理的模式,在长三角率先实现营销、服务、创新与风控一体化。”10月10日,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在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其中,自贸区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重要内容,“以上海自贸区为龙头,加大金融服务创新的力度,支持长三角地区的自贸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先进成熟的经验,围绕国家政策红利,开展外汇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先行先试。”
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区落地以来,国内自贸区经历了数次数量和区域的扩容。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成为新一批自贸区,至此,国内自贸区总数已达到18个。
国内银行过去数年里亦在加大力度配套自贸区金融服务。例如,8月26日新设自由贸易区方案落地后,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第一时间推出《交通银行江苏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江北片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将“为江北新区提供两大类六个系列金融服务方案,意向性授信额度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
发布会上,林景臻表示,前三批自贸区所在地机构为例,截至2019年8月末,中行自贸区机构对公客户人数、人民币存款、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较2017年末分别增长26.43%、38.99%、33.46%和34.00%。
两大战略协同发力
今年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标志着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容。
“政策颁布的当日,我们率先启动了自贸区新片区的金融服务方案。为多家新片区的企业开自由贸易账户,办理了首批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业务,新片区的首笔绿色贷款的发放,开展了首批的新片区的结算便利化结算等。”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欣园在发布会上回忆称,同时,中行对于大家原来比较熟悉的自由贸易账户的网银功能进行了升级,针对“白名单”的客户,这些企业可以享受到网银的自动汇划功能,实现“无纸化”和“直通式”,大幅提升了资金结算的便利。
随后,中行在临港新片区里迅速设立分行,8月15日揭牌,8月30日获得了营业执照。9月20日,新片区挂牌一个月之际,中行上海分行与临港新片区的管委会签订《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中行对此类业务的布局颇为驾轻就熟,得益于其最早参与自贸区金融布局,并在诸多重大事件中深度参与。
201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中行全程参与黄金国际板的系统开发、资金结算平台建设、代理交易测试等工作,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清算银行及A类结算会员。
2018年3月26日,境内首个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面向境内外投资者上市交易,期货市场正式迈入国际化进程,中行亦全程参与该品种的设计。据中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刘云飞在发布会上称,“无数的IT系统的改造、测试、失败、再测试,等这一天等了四年多”。
在参与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建设的过程中,中行积累了众多实践案例,并将之作为经验复制至其他自贸区的实践中。
林景臻在发布会上称,在业务落地层面,中国银行实现了多地多批自贸区金融业务的首发,50项业务列入当地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并向全国推广。在各个自贸区的各个片区,中行设立了百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对接客户多样化的自贸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银行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中将自觉把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进行有机的协同。”林景臻称,一方面,在支持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将自贸区建设放在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宏大的背景下来进行考量和布局;另一方面,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将集中力量推进自贸区建设,把自贸区建设作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突破口,以自贸区的突破带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自贸区设立以来,在外商投资管理、境外投资管理、资本项目开放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背后的监管思路也在逐渐进化,例如正面清单和审批管理的思路,向负面清单和备案管理的转变,其核心是减少前置性限制、审批环节,更多采用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监管;此外,监管也在加强企业名录管理和信息公示制度,强化后期监管。
更为市场化监管思路的另一面,是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实务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参与主体对于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和风险管理要求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甚至会把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对立起来。”刘云飞表示。例如,有企业借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有部分自贸区企业陷入P2P风险雷区,有些企业在不了解政策、不了解自贸区发展走向的情况下“跟风”成立机构、设立项目,这些行为背离了自贸区设立和创新开放的初衷。
刘云飞表示,商业银行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各项创新业务发展。比如中国银行为客户提供“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务,是以严格履行“展业三原则”为前提的,只有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都做到位,再加之必要的事中、事后监管,才可以提供相关的服务。
“建议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发挥合力,积极参与到提升金融监管水平中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她说,“自贸区政策开放并不是不控制风险,恰恰是风险管理的能力、手段和要求都转变和升级了,变得更适应开放的要求,变得更有效。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风控能力。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将更有助于提升各类主体风险管控的能力,培养和树立"风险为本"的理念。”
新闻推荐
被马云逼上绝路 睡了12年宾馆!中国最狠会计 拿下4600亿
毕竟牛逼的人,到哪儿都有铁饭碗。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证明了一件事——你大爷还是大爷。因为无论后辈怎么折腾,除了阿里,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