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期货> 正文

【横眉热对】 三对眼

羊城晚报 2019-01-27 13:34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把三个艺术家的“眼”拿来说事,一个是油画家艾轩,一个也是油画家张晓刚,还有一个则是摄影家解海龙。之所以专门论其“眼”,是因为这几人的作品表面差距颇大,却有一点相似,都有一双传情达意之眼,盯着观众,让人难忘。

艾轩成名靠西藏女孩,描绘得天真极了,瞪着浅蓝色大眼,透露着一股长久的忧伤,让人想起远方和诗,不感动都不行。也许是太感动了,所以作品价位一直上升,少说也有几百万一幅。关键是,他的多数作品,也就画一女孩,睁着一对大眼。近三十年来,不知道艾轩究竟画了有多少对眼睛,反正全都一样,天真得不行,与你对视,忧伤像箭一样射来,把你打翻在地。于是,赶紧去掏腰包付款,然后搬回家挂墙上,好让忧伤陪伴你度过无数的不眠之夜。这说明,消费忧伤很昂贵。

消费惊恐同样很昂贵。只要了解一下张晓刚作品的价格,就能实打实地触摸到惊恐本身。所以,当张的行情见涨时,究竟是画家惊恐,还是买家惊恐?惊恐究竟来自内心体验,还是来自掏腰包时的紧张?天知道!

摄影家解海龙拍摄大眼睛的故事到处流传。之所以有名,因为这对大眼睛造就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公益运动。运动对于始作俑者来说只能意味着,当“大眼睛”照片拍卖时,基于社会原则与伦理底线,都不能把收益放进个人腰包。解海龙公开宣布,所有收入,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长久以来,摄影界面对强大的绘画传统总有一种自卑在,觉得自己不是艺术,觉得是借着机器去获取图像的一种“投机取巧”。早在摄影发明之初,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拉斯金就严厉地批评说,摄影“没有心灵”,无法和伟大的艺术相比。可为什么世人看“忧伤”和“惊恐”都自动掏大钱去消费,消费到真的变成了忧伤甚至惊恐,唯独看到“大眼睛”照片就自动献身公益,为成千上万无法正常读书的山区儿童无偿奉献?仅仅从社会效益看,难道不是摄影比艺术更伟大吗?

是的,摄影的社会效益告诉我们,面对昂贵的绘画不必自卑,恰恰相反,要自豪,因为现实已经以其正面效应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摄影与社会建立起血肉般的内在联系。绘画不幸,名声很大,却沦为一种特殊期货,于社会徒剩索取,如此而已,而已。

新闻推荐

苹果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标准调整

新华社郑州12月19日电(记者孙清清)记者从郑州商品交易所获悉,郑商所将调整苹果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标准。自2018年1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