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秘授:今年“狼”真的来了 该如何穿越周期?
我觉得比前几年的争夺更激烈。TO B领域美国有上千家百亿和千亿市值的公司,中国有用友等两家企业,我们一定会有百亿美金或者2019-12-05 13:38· 投资界 annie
2019年12月4-6日,清科集团、投资界在北京举办第十九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作为行业年度最受瞩目的盛会,本届年会将携手行业知名学者与重磅嘉宾,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中国顶级创投力量汇聚一堂,围炉共话,迎战2020!会上进行了主题为《股权投资,带你穿越周期》的影响力对话。
对话主席:李 竹 英诺天使基金 创始合伙人
对话嘉宾:段兰春 凯辉基金 管理合伙人
华 平 软银中国资本 管理合伙人
黄明明 明势资本 创始合伙人
梁 颖 联想创投 董事总经理
刘 维 百度风投 CEO
王 晖 弘晖资本 创始人&CEO
吴世春 梅花创投 创始合伙人
曾之杰 厚望投资执行董事;元禾厚望成长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
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李竹:在座的各位中有天使、VC和PE,请各位介绍一下,你的机构处于哪个阶段,基金的策略是什么?
段兰春:我是凯辉基金的段兰春,我们基金的投资阶段从早期成长即A轮以后一直可以做到并购,我们有欧元、美元的VC/PE基金,也有人民币的VC/PE基金。
凯辉的特点就是国际化,是结合产业和财务双重背景和双重优点的基金,除了传统的大金融机构外,更重要的是有非常多全球的大产业家族,和超过20家的全球500强企业作为凯辉的投资人,为我们投的企业对接资源和产业落地,为我们本身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助力。
华平:软银中国资本既管理美元,又管理人民币基金,投资阶段主要围绕着早期和成长期。软银中国成立20年,一直围绕着科技在投资,我们认为早期和成长期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黄明明:明势资本专注在早期,从Pre-A到A轮,也是科技驱动,我们大的逻辑都是跟中国人口红利的走势一直相关的,中国人口在快速的下滑,供给端产生巨大的问题。我们投资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软件机器人,全部是在供给侧,通过科技的创新,对产业效能的提升降本增效。
我们会比较专注在技术驱动的领域,80%的项目是在TO B企业服务。我们希望利用科技,给用户提升更好的理念。
梁颖:我来自联想创投,我们专注于面向未来的科技产业投资,联想创投大约有80%聚焦在核心科技上,还有20%不会放弃找寻跨领域的现象级好公司。
联想创投是联想集团的企业创投(CVC),联想创投主要投资智能互联网赛道,涉及IoT、边缘计算、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垂直行业、消费升级等,在联想创投投资的近120个项目中,有近40家都是跟联想业务强协同的项目。
李竹:剩下协同不是很强的,你们是用什么选择标准?
梁颖:联想创投选择项目的标准,一方面是来自于学术圈,联想跟中美学术圈都非常熟悉,尤其是联想能够充分接触和利用来自于中科院的优势资源和项目,一些国际顶尖的“大牛”教授,比如吴恩达,我们都投过。另外一方面,在一些偏后期项目、消费升级、数据智能新物种、还有已经跑出来且成长性比较好的项目上面,联想创投都有投入。
刘维:我是百度风投CEO刘维,我们是百度发起的,独立运营管理的财务基金,三分之二的资金来自于世界500强和金融机构,现在管理5亿美金的资产规模,专注于投资AI领域,尤其关注利用前沿AI去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行业的效率。
我们17年成立,今年,我们在向两端延伸,一端会更早期的去投资甚至去孵化项目,我们深入到科研院所、大型产业公司等等与他们建立连接,更早的进行布局。另一侧,赋能已投项目,追加投资,推动他们和产业公司的合作、重组、拆分和整合,帮助他们把AI能力和传统产业改造能力相结合。
王晖:我们是专注在健康产业的基金,管理着双币种,共六支基金,资产规模超过了100亿人民币,主要是VGC。投资阶段包括风险和成长期。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我们更多关注在供给端,所以我们是健康产业供给端的投资策略。
吴世春:我是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梅花是一家专注于早期阶段,从种子到Pre-A的机构。我们是市场上最活跃的早期机构之一,今年我们出手了63个早期项目。
我们基金的策略是“快募、快投、快退”。我们投得比较广泛,包括TO B、TO C、TO 海外,我们没有领域上的限制,我们是一个比较“另类”的早期投资机构。
曾之杰:厚望投资团队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基金和机构,但是一直专注在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我们大部分合伙人都有成功创业的经历,对企业理解的深度自然也会深一些,合伙人在每个基金放的钱,也比惯例要多一点,大多时候我们会放3%,或者是更多。这是我们团队的特点。
投资领域上,我们专注互联网和新经济上,还有一支专注半导体的基金。基本上每个时期重要的互联网项目,我们都有参与。
今年“狼”真的来了
但寒冬里有冷也有热
李竹:第二个问题,在马上过去的这一年,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感触?看到了什么趋势和现象,自己投了一些什么亮点项目?对自己的投资阶段要不要做一些调整?
曾之杰:去年大家都在喊狼来了,今年是狼真的来了,实体经济是真难。有一个数据就是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加权完之后的净利润率,是个位数,深交所还是聚集了中国最好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地方,如果说这些已经上市的好企业,净利润率是个位数的时候,你期待这些没有上市的被投企业,都能够有超过已经上市公司的表现,我觉得很难。
人口问题,包括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经济的成长会慢下来。今年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研究周期的问题、学习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我们也在想,对现有的存量怎么能够提升它的运营效率,这是今后十年大家需要研究的问题。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消失,中国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暴发力,我们判断今后5-10年,一方面能创造价值和带来回报的公司,大部分还是会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另一方面就是对存量的优化,这两块是一个投资机会点所在。
李竹:TMT下半场还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吗?
曾之杰:除了比较传统的互联网项目外,中美贸易战也带来了投资机会。我们今年投了好几个华为供应链项目,效果非常不错,没有中美贸易战,这些公司都过得苦哈哈的,有了华为危机,这些公司就找到了爆发式成长的机会。《华尔街日报》昨天有一篇文章,就是打开华为新的Mate30,基本上没有美国的元器件了,除了软件之外。这其实就是整个产业链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寒冬里面也有机遇,有危必有机。经济的放缓并不妨碍在一个成熟经济里出好公司的可能性。
吴世春:今年我看到了一些新现象,第一,中国的国产品牌开始崛起,包括一些新的消费品、美妆;我们投的小牛电动车和Fiil耳机。消费人群从原来的80后迁移到90后、95后、00后,会诞生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品牌,这是一个现象。
第二,很多企业重视云、重视数据。昨天我在上海拜访一家企业,现在每年花在数据中台的投入,可能过千万。未来这样的公司,会花大量的钱用数据驱动业务,他们更愿意去采购国内的软件服务。
我们有一个观点,国内的周期有“82”原则,每逢“8”的年份走向低谷,“9”的年份到最谷底,到“0”一直到“2”的年份会走出来,会进入一个下一个寒冬的周期,寒冬马上过去了,春天不远了。
李竹:天使是最乐观的。王总从A轮一直投到PE,现在投大健康,这是今年投资唯一上升的赛道,您怎么看?
王晖:今年我们一共投了10多个项目,总投资金额约15亿人民币,比去年下降了20%左右。
结合弘晖资本至今五年的感受,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是趋势,优秀投资人能预见到一些大的趋势,如果你踩中了一个大趋势,就算是非常渺小的人,也能做到非常了不起;如果踩错了趋势,再伟大的人也会栽跟头。
过去五年多,我们目睹了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到微观的技术以及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投资圈的很多人、基金、企业被迭代和淘汰。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应该以一个拥抱的状态去面对。
李竹:从回报来看,A轮、成长期、PE,哪个阶段给你们带来的回报最好?
王晖:理论上说,越早投回报越好,其实头部企业给你带来的回报是挺棒的,相对低风险的情况下,产生非常好的回报。
刘维:今年是痛苦的一年。我们的痛苦来自于想突破原有VC模式。VC不应该只提供简单的增值服务,而应该具备业务中台的能力,能帮助垂直品类的项目去发展、寻找更大的机会,今年所有的痛苦、调整和忧虑都来自于这里。
退出方面,我们夹在产业和创业者这两层之间,这两侧现在都开始了明显的原有的动能模式的衰减,消费升级还没有完成,人口还在增长,在这样一个周期内,未来必须得是更加个性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供应能力,才能拉到原来同样的购买意愿。
这两个中间还存在着巨大不对称,需要我们去解决。
积极来说,我们看好这部分机会,产业效率升级的机会非常多,在原有要素模型不行的情况下,甲方的配合意愿和调整意愿要比原来强很多、技术进展非常快,创业者供应的入口大量的打开。不一定要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很多产业公司的负责人、 VC出身的人,都能成为构造这个效率模型、打造产品的创业者。
梁颖:过去一年有挑战也有机会:
首先,资本的泡沫逐渐褪去,很多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很好的项目,估值已经回调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投资这些项目;
第二点,整个投资圈回归理性,,每个阶段大家都有自己的打法,也能够赚到该赚的钱,避免一二级市场倒挂这种现象,对整个VC投资圈是好事;
第三点,联想创投近期做了一个未来5-10年的扫描,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对芯片领域和对部件的投资很多,估值也很高,这是过去没有的,我个人感觉这其中还是有泡沫存在。
未来,大消费领域永远会受到经济影响,而类似于医疗大健康的赛道,我们会乐观看待,也是我们未来会更多考虑和布局的领域。
李竹:在过去一年有冷也有热,有的资本涌入比较多,芯片多一点,其他的估值就合理多了。
好项目没有寒冬
投资大佬半夜打电话争份额
黄明明:今年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各行各业都比较差。但今年我们投的一些好的项目,遇到的争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上依然不缺钱,缺的是永远是最好、最优质的项目,这些最优质的项目,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寒冬,曾有大佬12点给我打电话,争一个跟投的份额。
行业的体会,一是,谈TO B的机构比往年要多得多,我们内部叫做数字化中国,在未来5-10年,这个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力。
李竹:TO B和科技类的头部项目是不缺钱的。
黄明明:我觉得比前几年的争夺更激烈。TO B领域美国有上千家百亿和千亿市值的公司,中国有用友等两家企业,我们一定会有百亿美金或者是千亿美金的公司,只是花的时间长一点。
华平:在我们看来,今年是一个从冷到热的过程,这也和我们投资科技有关,放眼全国,在深圳、上海,还有很多创新基因的创业公司在不断涌现。
年初的时候,我们会比较谨慎去考量中美贸易对整个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持有的是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到了下半年,明显的变化是下半年突然忙起来了。
第一,从宏观角度看,中美贸易基本上已经可以预判格局是什么样,所以大环境的一个主要不定因素基本上已经有了判断。
第二,科创板经过一年的运营,现阶段的发展非常健康,很多公司都融到了资,流动性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了,虽然整体创投圈感觉比较冷,但是科技创新还是非常活跃的。
李竹:大家也习惯了中美贸易战,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常态,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做了评估之后,开始有信心来进行投资,尤其是一个地球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是在TO B和科技领域。
其实不差钱,
投资人在寒冬布局会带来更好的回报。
华平:未来在AI、IC等领域,我相信有巨大的投资机会。这些行业好的标的,大家都在抢。目前美元基金不缺钱,人民币基金业也不缺钱,头部企业依旧会受大家的追捧。
段兰春:今年很明显的感受是,转型和升级。很多创业公司更加落地和务实,创始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更讲商业化和执行力。
不管创业公司、大公司,还是投资人,都感觉到以数字化去提升效率的重要,数字化说了很多年,今年是最迫切、最愿意花钱、最愿意落地的一年。
我们今年关注的几点:第一是TO B,今年我们的一个重点方向是HR的SaaS公司,在中国我们持续加码头部的HR SaaS的公司,在欧洲和美国也投资了灵活用工的平台型公司;第二就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场景落地。第三,我们也有专业的汽车基金,在围绕汽车四化的产业链方面布局了非常多的创新公司。
小结一下,今年的整个市场从投资人、创业者,还有大公司来讲,心态都是逐步调整到位,我们对未来几年整个的投资环境,是非常有信心的。
李竹:总结一下,科技投资、TO B投资,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这些机会反而是寒冬的一些因素带来的,所以我们期待明年在座的各位管理的基金能有更好的表现,在寒冬里面布局会带来更好的回报。
新闻推荐
作为AI和云时代的核心技术,加速器虚拟化和资源池化软件目前还处于几乎空白的状态。2019-12-0409:39·投资界zo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