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APP越界获取隐私不可小觑

安徽日报 2018-08-21 12:12

信息时代,人们把自己的沟通—社交—娱乐—生活—商务—隐私交给了智能手机及各种APP,手机早已成为网民的第一终端,成为个人信息中心。如果这些信息没有得到妥善保管和使用,那么,用户的隐私、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都有可能遭到侵害。

近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 《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2018年上半年)》显示,2017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APP都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869个安卓手机APP中未获取的仅占0.1%。其中生活购物类和投资理财类APP占比明显增加,生活购物类由7.6%增加到11.2%,投资理财类由9.1%增加到1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上半年,获取“打开摄像头”权限的APP比例达到89.9%,获取“使用话筒录音”权限的APP比例达到86.2%,这两个权限也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隐私信息。

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占GDP总量的32.9%,对GDP增长贡献已达到55%,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移动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网民个人隐私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专家表示,隐私数据并非不能调用,但需要让用户能够明确知情。比如,脸谱公司做的隐私表盘,用可视化方法管理隐私,把隐私赋权给用户。而中国很多互联网产品特点是集成,里面包含娱乐、支付、社交等很复杂的内容,就更需要让用户直观地知道到底用了哪些信息,让他们更好地管理个人隐私。

那么用户怎样来防止自己的隐私信息通过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泄露呢? “首先,APP下载要尽量选择官方渠道,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山寨APP。同时,第一次安装软件要建立一个习惯,只开放必要的权限,不必要的权限完全不开放。此外,对一些使用大量流量且没有告知的APP,应及时检查和删除。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左洪涛说。

此外,相关安全专家还建议,在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将手机上的WiFi设置为手动连接,避免不经意间连入风险WiFi。在旧手机安全处理方面,由于删除数据,其实只是给手机写入新数据的权限,原有数据依然能较为容易地被恢复。因此,把重要数据备份后,在旧手机中可多次存取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或者大型文件(如电影),直至将手机的存储空间全部占满。这样数据即使被不法分子恢复,也只能恢复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

(本报记者 陈树琛 整理)

新闻推荐

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东方经济论坛 本届论坛聚焦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

综合新华社北京、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1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抵达俄罗斯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