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银行理财收益下跌存款利率走高 专家建议选择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深圳特区报 2018-12-13 07:10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从2月的“5时代”一路下跌,到11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呈现“量升价跌”,今年的银行理财可谓“跌跌不休”,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11月已降至4.38%,较上期下降0.09百分点。面对年内逐渐走低的银行理财收益,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年末理财产品的“翘尾”效应犹在,但在流动性总体将保持合理宽裕的情况下,银行理财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理财收益跌入“3时代”

“今年的理财收益率越来越低了,别说收益率达5%的产品身影难觅,超过4%的产品都少之又少。”正在咨询银行理财的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去年末的理财收益率还能超5%,但眼下已经是12月中旬了,不仅超过4%的产品很少,在购买上也会有些限制条件。“网贷已不敢再买了,其他投资渠道又不熟悉,理财肯定还是首选银行。”

从数据看亦是如此。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11月全国403家银行共发行8419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增加140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8%,较上期下降0.09百分点。

记者走访深圳银行理财市场发现,有不少起购金额为1万元的产品,但收益率都基本在3.5%左右;超过4%的产品,要么起购金额为10万元起,要么期限会达到半年以上。比如农业银行的“安心360天”,基准收益率为4.00%,虽然起购金额为1万,但期限长达一年;建行的“乾元-优享型”系列,收益率能达到4.25%,其起购金额为10万,期限也达到了255天。

为何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一路向下?普益标准研究员涂敏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受到理财产品非标投资受限、融资规模不断降低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央行数次降准操作,带来资金面宽松和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下跌的影响。

“即将到来的年末时点,资金面需求旺盛,面临季节性收紧,银行理财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反弹的现象。”涂敏表示,由于年底财政存款大幅投放,央行MLF操作的作用逐渐显现,流动性总体将保持合理宽裕,短期内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的空间有限,有可能会略有反弹,幅度不会太大。

银行存款利率一路走高

与理财收益“跌跌不休”不同的是,银行存款利率却在一路走高。今年以来,3年和5年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11月达最高值,3年和5年定期平均存款利率为3.303%、3.314%,均创年内最高。

往年年末来临之际,银行之间就会掀起揽储大战。但从目前看,今年相比往年各银行普遍没有特别大的行动,推出的产品和相应利率都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认为,相比往年同期,今年各银行揽储压力会相对较小。由于今年股市、P2P等行情不佳,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收益率持续走低,银行揽储的竞争压力有所缓解。

目前,银行主要的揽储手段为普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协议存款、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在结构性存款受限后,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倍增,接下来要么继续申请衍生品业务资质,再发行结构性存款;要么转向其他存款方式,比如大额存单。

从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大额存单利率数据看,11月,大额存单利率均值达到4.162%,同比增长0.07个百分点。自4月中旬大额存单利率上限上调之后,大额存单利率均值持续上涨,在8月份达到峰值后,9月份有所回落,但随着结构性存款的受限,此后大额存单又开始了微涨的趋势。

“银行在大额存单上除了上调利率来吸引客户外,大额存单的计息方式等也在不断创新。”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杨慧敏表示,目前大额存单实行靠档计息,一般分为20万、30万、50万、100万元等,不同档位利率水平也不同。比如11月份农业银行增加了80万和100万元起购的大额存单,建设银行增加了100万和200万元起购的大额存单。“之所以增加高起点的大额存单,是为了以更高的利率吸引更多的存款。”

面对眼下的理财市场,市民该如何选择?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建议,随着理财新规对期限错配的限制,银行的久期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而久期的缩短会导致资产端收益下滑,进而促使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以锁定收益。

新闻推荐

美债利率倒挂后 要格外小心长期利率可能出其不意的回马枪

本周以来(2018年12月3日),美国国债在时隔11年半后,再次出现利率倒挂现象——短期限利率高于中长期利率,目前期限利差倒挂的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