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 积极引导企业投资核心技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4-19 19:40

近日,工信部公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针对具备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加强准入管理,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指南》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要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存储。同时,还要求企业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护车辆及其联网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等。

就在《指南》发布前一天,“特斯拉车内摄像头高清画面”成为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引发人们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智能驾驶是不是必须以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个人是否有权利拒绝或者授权企业这样做,都应在法律上予以确认,而不是由企业默认主导。即使用户授权可以获取其个人信息,企业也必须有足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避免受到黑客等攻击和入侵,毕竟这涉及驾驶人人身安全以及公共安全,在没有足够安全等级保障的前提下,企业过于从商业角度热衷获取个人信息是危险的。

有关报道显示,搭载车内摄像头的企业主要是本土汽车公司,用于监视驾驶员疲劳状态以及进行警示。欧洲、美国和日本汽车公司主要通过间接监测方法识别驾驶员疲劳程度,比如采集转向角度、侧向加速度等信息,系统会识别车辆转向操纵行为与正常驾驶情况是否存在较大差异来判断疲劳驾驶情况,并予以警示。

在《指南》中也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要具有事件数据记录和自动驾驶数据存储功能,采集和记录的数据包括驾驶员状态。虽然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外资车企也计划采用以车内摄像头为主体的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控系统,但是,本土企业也应该制定通过其他技术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方案,因为中国市场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规则和国际市场规则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本土企业过度以本地规则为导向,非常不利于国际化发展。中国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有巨大的国际化潜力,应该在发展初期就要自觉地在规则上与国际接轨。

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上应该以更高的标准引导企业积极投资核心技术。我们在手机领域有前车之鉴,即芯片和操作系统高度依赖进口。从技术发展看,美国自动驾驶技术着重提高车辆智能化,使其达到人工驾驶水平,依靠的是芯片与智能算法。中国则侧重于车辆通过无线网络与基础设施、人、云端服务器连接,对这种连接性的追求基于中国未来会建设无处不在的5G网络以及连接性产生的数据和商业开发等。但中国的环境可能具有特殊性,比如国外5G网络可能不会这么发达,对数据链接安全性要求可能更高等。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初期被植入了一个错误认知,即电动车就是“一部手机加四个轮子”。因此,大部分汽车企业都热衷于投资智能座舱,通过一个巨大的中控显示屏和信息娱乐解决方案表达智能化目标,并想通过这个“智能移动空间”进行商业生态部署。事实上,智能汽车的核心关键是各类芯片与自动驾驶技术。当下中国电动车似乎在走传统汽车企业发展老路:通过车型和内饰赢得对外观特别重视的消费者青睐,而忽略安全性与高质量是汽车产业核心。

中国智能汽车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制造更加强大的各类芯片以及不过度依赖连接性的先进自动驾驶系统。在此基础上,强化国内对连接性的重视,而不是将智能汽车看作是有轮子的手机,弄些花里胡哨的互联网技术而忽略投资芯片和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后者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技术累积才可能完成,不断提高安全性以达到商业要求。因此,监管机构在通过包容性以鼓励创新的同时,应该在核心领域制定高标准的要求和规则,避免汽车企业走弯路,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新闻推荐

福布斯Midas List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出炉 红杉斩获10席成最大赢家

据统计,2020年红杉上市企业数量超过30家,曾相继创造了5天5个IPO、3天3个IPO的辉煌战绩。2021-04-1320:31·投资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