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多部门要求强化小微企业“首贷户”服务 从借“第一笔钱”到“私人订制”还有多远?

陕西工人报 2021-05-21 11:21

当前,判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标准正在悄然生变为成熟、优质企业发放贷款不算本事,为从未获得过贷款的“首贷户”小微企业担当“伯乐”、做到“慧眼识珠”才算真本事。为此,今年以来,已有多部门要求强化“首贷户”服务,那么小微企业没能借到第一笔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首贷户”的金融服务还缺什么?应从何处破题?

小微企业期待“伯乐”

“只愿锦上添花,难以雪中送炭。”谈及金融服务小企业,人们总习惯用此句话来概括。这背后折射出“小微企业期待更多伯乐”的重要诉求。

笔者调研发现,小微企业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不需要贷款,二是需要却贷不到款。

哪类企业更倾向于从银行借钱?答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位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实践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变动成本较大,经营杠杆低,财务杠杆高,企业筹资主要靠债务资金,更需要“从银行借钱”;相比之下,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大,经营杠杆高,财务杠杆低,企业筹资主要靠权益资本而非信贷资金。

排除不需要贷款的企业后,为何有些企业需要贷款却借不到?核心问题是银企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金融机构读不懂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难以判断其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所以“不敢贷”;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主只顾“埋头苦干”,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相关的金融优惠政策。

在浙江省湖州市,沈建华就是在工商注册登记时,经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国家已经出台了这么多扶持企业政策,尤其是针对首贷户有优惠政策。沈建华说,恰好公司刚成立需要扩充队伍、增添设备,资金也存在缺口,经过银行综合测评,最终获得了首笔1 0 0 万元贷款。

如何借到“第一笔钱”

像沈建华这样需要借到“第一笔钱”的企业主还有很多。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首贷获得难”问题,北京市、浙江省已率先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北京市西三环南路1 号,坐落着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北京市首贷服务中心,它由北京银保监局、北京市政务局在2 0 2 0 年4 月联合成立。笔者在这里看到,当企业主前来咨询时,首先,中心的前台人员会向企业主介绍目前已入驻的可选银行,以及每家银行提供的融资产品;然后,企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企业类型、成立年限、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贷款金额等特征,从“产品菜单”中筛选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再进一步与该银行的工作人员沟通。

如果沟通未果,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融资需求发送在平台上,由其他银行来“抢单”,若有多家银行表示愿接洽,企业主则可以在首贷中心里与银行进行对接。

在浙江,一场覆盖6 0 万家企业的线下对接活动正在开展。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摸排发现,有新融资需求且同意上门对接的企业共6 .1 万户,最终达成融资意向3 .4 万户,占有融资需求企业的5 5 .5 % ,其中首贷户1 .4 万户,首贷金额1 3 0 0 .3 亿元。”

“数据开放共享”是关键

虽然各地的探索初见成效,但小微企业“首贷难”的核心梗阻仍存,这便是“信息不对称”“信息难获取”问题。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信息透明度较低,首贷企业更是缺乏历史信用数据信息,这使得银行较难判断该企业的信用风险。”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

除了历史信息缺乏,首贷企业的信用、经营信息也较难获取。调研发现,尽管目前税务、海关等数据已逐步向银行业开放,但各家银行获得外部数据的渠道依然有限。为此,多家银行呼吁进一步开放共享政务、公共、交易行为等数据,以更好地强化对“首贷户”的融资支持。

此外,支付类数据、政务类数据等“替代性数据”也迫切需要被进一步挖掘。各家银行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针对“首贷户”开发专属的风险评估模型,全面提升对“首贷户”的对接效率、风险评估的精准度。拓展数据合作,其最终目的是加速融资产品创新,针对每家首贷企业不同的融资痛点,实现“私人订制”。

□郭子源

新闻推荐

新能源航空公司Beta Technologies获3.68亿美元A轮融资

BetaTechnologies目前估值为14亿美元,专注于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和相关充电系统。2021-05-2014:57·投资界su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