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伟高达创投:立足创造平台 聚焦企业核心价值

2019-03-28 20:15

3月20日,伟高达创投合伙人之一李红霞接受了财经网的采访,她向财经网介绍了伟高达发展至今14载的时间里,全球化投资战略布局的不断形成,逐步实现了以产业为带动在全球高科技集中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区域全面布局。

她表示,专注全球市场,是伟高达的战略和长期使命,公司成立至今,兼具“泛亚太”的宏伟视野,聚焦核心技术驱动的“硬科技”企业,在2019年立下了“投资全球,投资未来”的长远目标。

Q1: 据资料显示,伟高达创投长期以来秉持着以深度科技为导向的投资理念,聚焦核心技术驱动的“硬科技”企业,请问伟高达是如何定义“硬科技”的呢?伟高达在选择投资赛道是会更加看中哪些方面呢?

A1:

我们理解的“核心科技”即在某些产业链环节上可以看到广阔的市场,在此市场中再回溯产业链条,在某个节点上找到核心技术,此后,再通过这个点上技术的飞跃式提升,让这一链条得以提升。

“硬科技”驱动与其他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要花一定的成本来获取客户,最大的问题在于客户常年以来一直期待可以出现这样的科技,而非出现科技之后再推动市场接收这项技术。此外,“核心科技”的应用场景也并不单一,需要找到平台型的技术,即实现商业上讲到的平台技术的突飞猛进。

总的来说,选择赛道的标准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我们要看应用场景,应用场景要能满足真实需求;第二,平台型项目可以多场景的拓展。需要既满足核心科技,又具备足够广阔的平台扩展空间,这一过程本身的自生长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这也正是我们的基金后劲足的重要原因。

伟高达创投更多地会聚焦深度科技驱动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在线教育等领域。但是,我和我的合伙人对于技术和产业链的关注更胜过对品牌的关注。

我们认为,发现更有创造力的公司或是商业机遇是我们的使命。但是,让我们的投资策略更加创新是根基,在投资策略上自我革新,不依赖所投的项目,“做出圈的事”才能在同行中立足,这也是投资人对自己的革命。

Q2:科创板是今年的热点,据了解,伟高达目前的聚焦领域和科创板关注的方向高度契合,公司是如何看待科创板的呢?面对“科创板会取代投资机构”的质疑,会有担忧么?

A2:

对于科创板我的核心看法是,我们在投资时更加看中的是创造价值的企业,无关乎是否是科创板。很多企业会瞄准科创板,但事实上,资本市场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即便资深的投资人也无法控制整个事态的走向。

总的来说,任何新的板块的建立都可能会是很好的机会,科创板取消掉一些原有的限制,规则的变化才会带动产业随之改变。即便一些尚未成熟到科创板的企业也不需要焦虑,随着不断的发展,时机会慢慢成熟。

但是,面对“科创板会否取代投资机构”的质疑声时,我们可以给出坚定的回应:不会。我认为,至少有一点,公开资本市场不会支持“梦想”,而我们不同。

Q3:伟高达创投自2005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4年的时间,与其他聚焦“硬科技”的投资机构相比,伟高达有哪些独特的优势么?在诸多优势中,一个稳定的合作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否算是其中一个呢?

A3:

伟高达的合伙人在成立至今的十几年间从未变更,在我看来,人员不流动才能保证投资的原则和理念长期执行下去.行业不会一成不变,但我们的思维和投资逻辑是一个逐步衍生的过程,核心成员的稳定有助于投资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日渐成熟。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断预判再接收市场回馈的过程,需要不停地在交互过程中去成长。

曾有客户提出,我们4期基金的表现明显优于此前,此前的投资回报率是2-3倍,4期之后的基金净回报可以达到5倍以上,看起来似乎是在某个节点上产生的突变。事实上,这个变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伴随着团队稳定,策略日渐成熟,时间可以检验战略是合理的正确的。

行行业业都有价值点,而我们通常发掘的是技术的价值点,最关键的是,我们是否能为这个行业创造有意义的价值,而不以单一企业能否成为独角兽为衡量的标准。很多机构会选择在一个赛道上投资大量的项目,遍布上下游产业链或相关竞品,但这样也会牺牲集中度。

以京东为例,我们会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看,行业本身是否能带来正向的市场需求,以及产业链条上是否存在其他环节可以去拓展,如果没有良好的环节可以切入,我们会选择放弃投资。

事实上,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平台型的模式和技术,不以某个点的成功和失败为标准,往往通过战略层面的考量来综合判断,这样的投资逻辑更加可以跨越时间一直延续下去。

以电商平台为例,我们或许很难判别哪个B2C平台或是品牌能长久地走下去。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首先,电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数据挖掘在其中的价值是会持续发展的。

Q4:我们了解到,伟高达长期以来订立了“泛亚太”模式,建立环太平洋的策略,这么做是否会费力不讨好呢?当初订立这一战略又有着怎样的出发点呢?

A4:

伟高达创投成立于2005年,这一年中国的货币需求处在黄金时期,然而,我们没有选择单纯着眼中国,相反选择做“泛亚太”的基金,对环太平洋的三个重要点:中国、东南亚、美国硅谷进行整合。“泛亚太”基金意味着在三个地方都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人员配备,在公司刚刚起步时这样的布局对于成本消耗会很大,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的这种配比策略开始显现成效。

2008年中国经济伴随着金融危机下滑后,2009年我们在东南亚抓住机会,之前投资的公司开始成长,初具规模。很快,中国的经济开始上升,2011年-2012年期间,我们迅速抓住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好机会。这也印证了我们在两个区域进行资产配比的战略优势。

在2011年,我们投资了悠悠村这一项目,将中国2-5线城市所有的手机终端和流量抓在手中。悠悠村大量将智能方铺展在手机端,可以使所有应用很快调齐。我们在投资技术时通常会从辅助整个行业大势头的角度出发。2011年-2013年,从初始估值到退出时,悠悠村实现了5、6倍的价值增长。

放之于“泛亚太”这个广阔环境来看,在某个领域里,单一国家的优势很可能不及其他的国家。在全球化趋势下,一个投资人面对一个方案应当在同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优中选优。我们订立的“泛亚太”策略让我们可以实现在中、美、东南亚三个区域一齐比较目标。

Q5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伟高达认为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在回报社会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

A5:

作为最早吸纳ESG及社会影响力投资的企业之一,伟高达很早便开始关注风险投资对社会的意义,我们在投资项目上的筛选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有道德情怀地放弃掉对于社会有负面影响的领域。不仅如此,我们会选择更具价值的产业链条,这些链条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价值。

这也是之所以我们在投资时不会刻意关注回报时间的长短,相反更关注价值的创造的原因。例如,在早期,新加坡还未意识到如何将沿海仓储作为金融服务打包时,我们曾经“自主研发”了一个商业模式,很快帮助这个企业实现了上市。

结语:

自成立之初,伟高达创投便明确了以深度科技为导向的投资逻辑,历经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之后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在波折中前进的伟高达创投始终坚持自身的投资方向,并形成了现如今全球化的投资布局。

作为一个从东南亚出发的投资机构,一路逆袭,在过去14年的时间里,伟高达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带动在全球高科技集中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区域全面布局。在今天,伟高达始终践行 “全面发展,迭代升级”的战略目标。

新闻推荐

原油期货:上市一年跻身全球前三

新华社记者陈云富26日,我国首个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运行满一周年。一年间市场成交超过17万亿元,跻身全球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