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为什么投资理财收益低?也许您走入了这些误区

柳州晚报 2019-05-16 14:16

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是不少人的生财之道,合理的资产配置的确有一定的抗贬值及获取收益的效果。但目前市场上投资方式和理财渠道都很多,投资者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经常会走入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误区是您在投资中常见的。

误区一:止盈不止损

止盈不止损是投资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却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在理财中无法达到收益目标甚至出现亏损。通常情况下,在盈利和亏损的时候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往往不对等,在盈利时投资者会呈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主要的表现为过早进行获利了结。而在出现亏损的时候,投资者又往往会呈现出风险喜好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市场出现小幅下跌时进行快速补仓,而账户出现大额亏损时选择长期持有。这种投资心理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在抄底入场时抄在了“半山腰”,以及在极端市场行情下出现巨额亏损。

误区二:盲目套用理财法则

盲目地将理财专家的话作为金科玉律,认为照搬这些理财法则就可以实现收益,也是很多投资者都会陷入的误区。例如,理财中崇尚依据“4321法则”来进行资产配置,但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年龄段的投资者对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其所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投资者只是一味地对理财法则进行套用,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往往会适得其反。

误区三:盲目追求投资多元化

在投资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们在理财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把资金投资到不用的理财产品中。这么做的确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但投资者很容易忽视另外一个问题:投资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于多元化。投资者管理资产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您把资金分散到较多的领域之后,很可能没有精力用心管理每一项投资,从而导致亏损。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既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不能放在太多的篮子里。

误区四:交易频率过高

在投资过程中交易频率过高是很多投资者的通病,这个问题往往是因为在市场中追涨杀跌而产生的。伴随着市场的变化,投资者不断更换自己的持仓股票或基金,这样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从而缩减最终收益。

尤其是在购买基金时,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管理费,为了提高基金的销售,在认购期内基金公司一般都会推出一定的费率优惠措施,投资者应该重视这些优惠并从中受益,避免交易频率过高而产生高额的认购费。此外,在购买那些基金管理运作水平和长期投资价值相对比较可靠且回报率较高的基金产品时,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这样投资者既可以节省申购费,还能有效发挥复利效应。

(熙 文)

新闻推荐

专注于社区养老SaaS服务平台 “云住养”获1000万元Pre-A轮融资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强其社区服务平台的搭建。新芽NewSeed5月15日消息,近日,北京云住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住养”)宣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