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乱贴的“标签”
1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表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取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4个月前贴给中国的这个“标签”,以美国自己动手撕下为结局。
去年8月,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是美国1994年以来首次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
“汇率操纵”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30年美国大萧条时,当时美国针对的是英国,认为英镑币值被过度低估。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巨变,以及美国与日本等国之间巨大贸易逆差的产生,美元指数在5年间升值逾190%。
美国认为一些国家操纵汇率,是造成贸易逆差和美元升值的原因。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订“广场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随后,美元实现持续大幅度贬值,而日元大幅升值。
“广场协议”之后,美国总结经验,1988年通过《综合贸易法案》,美国财政部每半年会向国会提交一份汇率报告,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和汇率政策进行一次评估。
一旦该报告将某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国会将通过决议对该国实行惩罚性措施,例如惩罚性关税等。
2016年2月开始,美国财政部进一步细化标准,对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提出了三条明确的量化指标:对美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经常账户盈余超过GDP的3%;对外汇进行多次重复的净购入,并且在12个月内的净购买额超过GDP的2%。
一个经济体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标准,才会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现实中,中国只有对美贸易顺差一项超过其认定标准。
就在去年美国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之前3个月,美国财政部自己得出的结论还是没有任何国家操纵汇率,包括中国。
也正因为此,在美国去年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时,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时间发出声明称,这一标签不符合美财政部自己制定的所谓“汇率操纵国”评判标准,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
除了中国并不符合美国自己拟定的标准之外,中国人民银行的另一底气还来自坚定的汇率市场化改革。
1994年,中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15年8月,央行又宣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改革,以增强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间价的定价机制透明化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中国从来没有停下过自己的脚步,也越来越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标准。
相关专家认为,说到底,美国所谓的“汇率操纵国”标签,是被当作了贸易谈判的工具。
撕下这一标签,还原事件真相,更有助于中美双方之间坦承地合作与沟通。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郑明达)针对美方取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认定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4日表示,中国本来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