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813只信用债取消发行 高低等级债券分化加剧
本报记者方海平上海报道
三季度以来,债券市场的环境再度变得紧张起来。
9月25日,4家债券发行主体共计5只债券一起曝出违约,涉及金额约40亿元。利源精制、新光控股、众品食品和金茂化工均发布相关公告。这一日内违约记录历史罕见。信用债市场在前期稍有缓和之后,再次进入风险高发阶段。
债市信用风险高发直接影响一级发行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数据统计,三季度7月1日以来共有813只债券未能成功发行(主要是取消发行,包含少数“回拨后未发行成功”情形),未成功发行债券的金额总计3216亿元;相比之下,整个上半年未成功发行的债券数量和总金额分别为1069只和4593亿元。
“对于风险较高的低评级信用债仍是望而生畏,前期公募基金曝出了很多踩雷的情况,当时机构就对持有的信用债进行了风险排查,现在感觉整个市场的信用风险偏好又收紧了一些,对于民企发行的债券更是不敢碰。”上海地区一位机构债券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表示。
债券取消发行量集中
三季度以来,债券市场风险抬升。债券违约风险集聚的同时,二级市场也有所收紧,近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水平均有所提高。
从上周的情况来看,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多数上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隔夜、7天、14天和1M品种分别上行3.87bp、6.78bp、20.75bp和5.77bp;利率债市场,10年国债和国开债的利率分别提高了4.01bp和3.17bp;信用债市场,3年期评级为AAA、AA+和AA的企业债收益率分别上行了1.12bp、4.09bp和3.40bp。
一级市场发行上,上周信用债发行总规模1407.69亿元,较此前一周增加了214.2亿元,到期规模1258.22亿元,净融资额149.47亿元,环比增加333.63亿元。
虽然发行量和净融资规模有所增长,但分具体品种看,主要是集中于高评级和短期限。与此同时,取消发行的规模也大幅增长。信用债取消和推迟发行规模明显增加,17只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106亿元,环比增加80亿元。
从机构配置的角度来看,最近两个月的债券托管数据中,各机构对信用债的持有态度总体不乐观,保险公司持续减持利率债和信用债,境外机构和证券公司均在增持利率债的同时减持信用债。
对于近来信用市场呈现出的紧张状况,方正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副总裁杨为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实信用债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好转,整个市场的信用债,很大一部分没有还款的基本面保障,要靠借新还旧来维持,这在流动性好的情况下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的流动性状况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债券续借需求。
高低等级分化持续加剧
事实上,从市场反应以及利率走势来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上仍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但与此同时,资管新规等金融监管政策上未见实质性放松,在一系列政策以及风险事件之下,市场机构的风险偏好收紧。如此,高资质和低资质债券之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而伴随着低资质债券的持续到期,违约事件再度高发亦有可能。
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非银机构投资者,目前投资低等级债券的意愿都比较低。
上海地区一位券商债券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也关注到中央层面对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低资质发行人融资环境的关注,但是目前没有观察到实际有效的执行,这种情况下是不敢投资民企债券的。“风险太大了,万一踩个雷经办人都要受牵连,职业生涯都没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信用债市场似乎经历了一段“平静岁月”。7月中旬,央行一度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和配置低评级债券,对于信用债投资,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一政策并没有起到持续性的效果。相比于配置高等级债券,配置低等级债券对商业银行而言,“优惠”在于多给一倍的MLF资金。但如果低等级债券违约,银行将得不偿失。
因此,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对配置低等级债券的意愿很低。另外,当前政策鼓励银行信贷,有条件的情况下,不管是银行还是发行人都更愿意选择通过贷款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流动性方面,据杨为斅观察,货币政策层面自去年为止到今年7月份这段时间内,处于逐渐宽松的态势中,但是进入到今年8月份,情况开始有了明显变化,在其构建的货币政策量化指标中,8月份的数值几乎接近去年四季度。“一方面境外加息的制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往后看,货币政策收紧和宽松都没有太大空间,还是稳健为主。”他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