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债券> 正文

人民币升值"双刃剑":外贸企业利润缩水 外资狂买债券

时代周报 2021-01-12 16:51

“人民币今年最高或到6.2”,面对中信证券强势预测,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近数月,浙江一家中型外贸公司负责人刘云的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升值导致其公司利润不断缩水,有些订单没有利润可言,甚至亏本。这也是当下多数外贸型企业的困惑所在。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从破7逆转,一路升值到6.5,屡创2020年内新高。

进入2021年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未改,1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760,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重返6.4时代,并在1月6日人民币中间价升至6.4604,创下2018年6月2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牵动着外贸企业的神经。

如何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成为了外贸企业当下面临的一道难题。提价、调整报价机制等成为大部分外贸型企业普遍采用的手段,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利润缩水。

多家中小型外贸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接下的订单已无法再提价,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扛,新订单则会适当提高售价;目前尚无进行锁汇、套期保值等应对措施,接下来会考虑运用金融工具来对冲风险。

一些大型外贸企业则纷纷通过锁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避险,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则缺乏财力和专业技能来应对汇率频繁波动。

1月11日,平安银行避险团队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问题时表示,建议企业管理者转变固定思维,认清通过套期保值工具对冲汇率风险的重要性,建立风险中性避险策略,了解套期保值的核心是管理风险、对冲风险,而非盈利手段。

然而,即便如此,美元对于外贸企业依然不可或缺。当下它们还有一种微妙的心态,那就是“拿着美元烫手、不拿又怕吃亏”。

1月11日,工行某省分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即使人民币升值厉害,但外贸企业还是要储存美元,一来企业外贸经常需要美元头寸,尤其春节期间,预计结汇的情况增多;二来,有部分企业主开始赌美元阶段性升值,因此会持有一定比例的美元。

另一边厢,因应人民币升值强势预期,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尤其是债券。

2021年1月7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2020年12月债券托管量,最新数据显示,当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8848.44亿元,较2020年11月环比增加1185.08亿元,同比涨幅达到53.7%,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5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同时,这意味着,2020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资金量已超过万亿元。

升值蚕食企业利润

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249元,中间价累计升值4513基点,升值幅度达到6.47%。

看到这个消息时,刘云心里又咯噔了一下,“利润空间又变小了”。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个发往希腊的订单因为疫情导致船期推迟一个多月才交货,客户尾款支付时间也相应拖延一个多月,其间,人民币汇率从6.60升值到6.52左右。从6.60升到6.52,如果按照100万美元的回款,直接汇兑损失就达到8万元。

这只是刘云公司近期受汇率波动导致利润缩水的订单之一。

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样的情况在最近几个月频频上演,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不少订单已无利润可言,甚至已出现亏本的情况。

利润不断缩水,也是当下沿海地区众多外贸企业的一个缩影。

多家中小型外贸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最近几个月,公司不少订单的利润基本都被汇率榨尽。

1月10日,浙江地区一家从事口罩等纺织品出口的小型外贸企业高管张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公司利润减少了7%―8%,其中一部分产品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出口纺织机械为主,我们给客户账期比较长,如果汇率持续升值估计要亏损。”张锋说,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话,可能还会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出口好形势。

自去年2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速持续回升,11月单月增长21%,创下2018年以来的单月增速最高值。然而,人民币升值无疑会削弱产品价格优势,从而对出口形势产生影响。

“我们是比较焦虑的,担心如果人民币一直升值,加上疫情,未来出口业务不知道怎么做会比较好。”刘云说。

外贸重镇广东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1月10日,深圳一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出现亏损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一家加工型外贸企业仅一个订单就亏损了600多万元。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Wei Li和丁爽在1月7日的报告中指出,决策者对于人民币快速上涨越来越警惕,人民币过度升值可能有害,当年度涨幅超过6.5%时将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约6.71%。

为了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外贸企业也采取了提价、调整报价机制、缩短付款周期、建议客户选择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措施,但这些并非都可以完全规避风险。

刘云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公司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了5%左右,不过一些海外客户能接受涨价,也有部分客户不能接受涨价,也因此导致公司失去了一些订单。同时,公司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原材料,把成本降低一些,并尽量缩短交货期,让客户尽早完成付款,降低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

一位不具名外贸公司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今,公司在报价时会留有一定的浮动空间,比如在汇率6.7的时候,则按照6.3去报价,并且会和大客户协商汇率变化下价格的浮动范围,超过一定幅度需要双方承担损失。“一般情况下,浮动范围超过5%还按照合同原价的话,就会亏损。”

不过,这也非常考验外贸公司的实力和谈判能力,并非所有客户都愿意共同承担汇率波动风险,张锋便遇到了这样的客户,也因此失去了部分订单。“我们有些产品本来利润就非常低,客户不愿意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我们不可能亏本销售。”张锋表示。

金融避险难在观念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态势之下,一些外向型企业纷纷拟在2021年通过锁汇、外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

锁汇就是锁定汇率,银行也称为远期结售汇。在汇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银行为企业办理锁定汇率的操作。在结汇当天,不是按照当天的外汇牌价,而是按照之前确定的汇率进行结汇。

2020年12月至今,广宇集团(002133.SZ)、双环传动(002472.SZ)、圣龙股份(603178.SH)、华邦健康(002004.SZ)、江苏国泰(002091.SZ)、厦门港务(03378.HK)、海鸥住工(002084.SZ)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有效规避和防范外汇市场风险,公司拟在2021年度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业务,涉及金额从几亿美元到几十亿美元。其中江苏国泰金额最大,公告显示其拟在2021年度开展远期结汇额度不超过37亿美元,开展远期售汇额度不超过3亿美元。

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坦言,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不仅会影响公司进出口业务的正常进行,而且汇兑损益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1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金融学教授吴信如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企业出口如果不能及时结汇,不进行远期结汇,可能导致很大的损失风险。外贸出口企业在合同签订时,应该相应进行同外币种、出口总金额、预期收汇时间相同的远期结汇,以锁定汇率风险。

同时,2020年年底以来,还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近日,科信技术(300565.SZ)、圣湘生物(688289.SH)、赛轮轮胎(601058.SH)、伊戈尔(002922.SZ)、安克创新(300866.SZ)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平安银行避险团队表示,随着汇率市场波动加大,传统的远期掉期产品已无法满足客户日新月异的汇率避险需求,银行作为汇率避险工具的主要提供者,避险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平安银行则开发“比例远期组合 ”“美元存款+卖出期权组合”等多款汇率避险产品组合。

“近期,平安银行外汇交易增长较多,多家大型科技企业、商贸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平安银行避险团队称。

不过,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在外汇汇率波动较大时,一旦公司判断汇率大幅波动方向与外汇套期保值合约方向不一致时,将造成汇兑损失;若汇率在未来发生波动时,与外 汇套期保值合约偏差较大也将造成汇兑损失。

实际上,此前亦发生过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业务亏损的情况。

1月11日,广东一家外贸集团财务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财务部2020年也曾向公司提交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案,但考虑到套期保值业务存在风险较大而没有采纳,目前公司采用较为传统的规避方式。

事实上,大多中小型企业缺乏套期保值意识与专业能力进行对冲汇率波动风险。时代周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一般较少采用锁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

在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不变,学会“锁汇避险”或将成为外贸型企业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资深外贸企业高管,刘云也早已习惯了每天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从以前喜欢预测汇率,到现在去适应汇率宽幅波动。目前她在考虑下一步尝试运用锁汇及套期保值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

升值吸引外资加码人民币国债

2021年,人民币汇率进入6.4时代,在业内看来,人民币近期升值趋势不变,但升值速度将有所趋缓。

中信证券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由于我国与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客观条件差异,预计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还将持续,有望在上半年继续走强至6.2―6.3;招商证券则预计,2021年四个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分别为6.65、6.45、6.30、6.05。

在吴信如教授看来,市场有观点预测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可能破6,这要看欧元、日元等主要非美货币与美元的相对强弱,具体体现在美元指数的走势上。如果美元指数在90附近不再下降,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合理水平在6.26左右;如果美元指数降到80附近,人民币/美元的合理水平在6元上下。

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资产也备受外资机构青睐,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股市、债市。

据央行统计,在2014年1月,外资持股规模为3329.99亿元,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外资持股规模已达2.75万亿元,7年间增长了8倍。

中信证券此前预计,2021年外资将继续增配中国,通过陆股通渠道净流入A股将超过2000亿元,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和债券通渠道净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

1月10日,一位香港信托公司高管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防控得当,领先于全球复工复产,从而导致汇率上涨。而房地产本应是最受外资青睐的资产,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政策以及发展趋势不再适合投机,外资更多选择股市和债市。

“这也是相辅相成的,热钱流入我国股市债市,汇率进一步拉升,外资的态度只有两个字:投机。”上述香港信托公司高管称。

贝莱德报告指出,由于避免了美国债务的低利率回报,外国投资者已经将中国国债视为其战略投资组合的核心部分。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大多数国家的主权债务实际利率在扣除通胀调整后为负,但相比之下,中国国债的实际利率非常高。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对同期美国国债的溢价已升至250个基点,为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海外资本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也逐渐多元化。根据中债登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海外资本持有的地方政府债、政府机构支持债券、企业债券分别达到33.4亿、57.19亿、98.38亿元,较11月分别增加3.1亿、2.8亿与0.5亿元,海外资本开始关注中国企业债的投资机会。

“在中国经济情况相对西方国家较好、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的情况下,外资会倾向于流入中国,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这对中国证券市场自然是利好。”吴信如说。

(刘云、张锋为化名)

新闻推荐

债券基金平均收益 3.27% 可转债基金表现突出

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2020年债券基金表现相当低迷。截至12月29日,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27%。其中对权益行情的依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