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新闻> 正文

“天鲲号”1小时可挖出1个足球场 我国新一代“造岛神器”下水 系亚洲最大最先进绞吸挖泥船

东江时报 2017-11-04 19:25

“天鲲号”:总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掘深度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绞刀功率提高到6600千瓦,最高可达9900千瓦,标准疏浚能力达到每小时6000立方米,最大排距提高到了15公里。

“天鲸号”:总长127.5米,宽22米,最大挖掘深度30米,总装机功率为19200千瓦,绞刀功率为4200千瓦,吹填造陆时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底混合物排到最远6公里外。

11月3日9时38分,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正式下水。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它的下水也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意味着中国疏浚产业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命名来自《庄子·逍遥游》

“绞吸船”、“疏浚”这些词太过专业,简单介绍一下:海底不仅有泥沙,还有比较硬的珊瑚礁和岩石。如果在海底进行挖掘,过去只能用爆破法把礁石炸碎,但显然会对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毁灭性影响。因此用绞刀把泥沙岩石挖开,再用泵把泥吸上来,“绞吸船”因此得名。

这种船不但可以挖掘、疏通海底的通路,还能把挖上来的泥沙岩石铺成陆地,因此网友们将其戏称为“造岛神器”。神器当然不是一天建成的,“天鲲号”的前身是“天鲸号”,看名字就知道鲲比鲸厉害。在《庄子·逍遥游》里这样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艘以传说中的大鱼命名的“天鲲号”比“天鲸号”具体强在哪里?在国际上又有着怎样的江湖地位?记者专访到了中交航道局副总工程师、“天鲲号”监造组长王健。

地位亚洲老大 世界老三

提到“造岛神器”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天鲸号”,因为参与岛礁吹填工程“天鲸号”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王健说今天即将隆重登场的“天鲲号”将胜于它的兄长,在江湖上更是未见其人,早闻其声,“在中国和亚洲是老大,目前在世界上排老三!”

挖泥船家族有三个支系,一个支系叫斗式船,在抓斗本身重量的作用下,放入海底抓取泥土;另外一支系是耙吸船,它可以航行,用吊叼着耙子在海里走,然后用泥泵通过耙子把泥吸上来;第三个支系是绞吸船,它没有动力不能航行,到哪里要通过拖轮协助或者干脆装到其它船上运走。据王健介绍,“天鲲号”虽属于绞吸船系,但很好的吸收了耙吸船的优点,“这条船是自航绞吸船,除了具备绞吸船的全部特点外,还有耙吸船的航行功能,即在接受一个工程后,可以把桥架起来,把钢桩放下,航行到另外一个地方。”

能力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

尽管只是“1+1”的问题,但王健说,真正做起来绝非易事,“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桥架,一个是船的定位。桥架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把岩石破掉,这要求它必须要重,而这就要求船体重以及船的主尺度加大,而且强度还要适合挖岩石这种不断交变复杂的复合变化、钢桩台车和其它的三桩定位装置。绞刀功率越大对整个系统的要求越高,强度要和它适应。这两块的装置是很大的难点,当然绞刀、泥泵、液压系统等都很难。”

与“天鲸号”相比,“天鲲号”整体大了一圈,长度140米,腰围27.8米,一绞刀下去,最大挖深可以达到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绞刀功率6600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可以达到6000立方米。6000立方米的泥是怎样一个概念?王健解读道,“就是一米深的土坑,一小时可以挖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另外,根据地质条件,“天鲲号”配置了通用、粘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岩石。王健表示:“岩石的强度用抗压强度"兆帕"来衡量。比如大理石和花岗岩都是100多兆帕,50兆帕的岩石相当于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之间的一种。”

过去,疏浚即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都是粗暴地使用爆破法进行炸礁、炸滩,但这会导致这个领域的海生物灭绝。所以现在这种施工方法已被摒弃,而挖泥船成了唯一的海上挖掘作业工具。王健说,“天鲲号”是珊瑚礁的克星,“它主要挖比较硬的珊瑚礁或者岩石,因为有的航道上会凸出来一块岩石,这些年我们在施工中主要挖的是珊瑚礁。”

绝招

全球首创“双定位”可“一键造岛”

当然,不得不说的还有“天鲲号”的“双定位”功能,这绝对是“挖泥船界”独一无二的功夫,“这船具备双定位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国外都是单定位。它除了钢桩台车定位,还有一套三缆定位装置,拿绞车钢丝绳定位。这是全球首创的,世界上只有我们有这个装置。”

王健说,“天鲲号”这套独门绝技正是源于平时的施工经验,“我们在挖岩石和珊瑚礁的实际施工中觉得这样才能更完整。比如我们在苏丹挖红海珊瑚礁,开它的口门,这边面对的是红海,珊瑚礁特别陡,船钢桩下去之后到达不了海底,所以没办法挖。幸好一条船有三缆定位系统,才完成了工程,这也是借鉴了我们施工的经验。这次"天鲸号"在远海挖珊瑚礁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功能更齐全,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天鲲号”很牛。对于“造岛神器”绰号的由来,王健解释道,“建岛是靠珊瑚礁。珊瑚礁首先要开通口门,口门非常坚硬,只有靠这种船才能挖通,挖通之后里面的礁盘相对松散,再把里面的礁盘吹到比较浅的礁盘上,这样就形成陆域,岛就形成了,而且你挖过的珊瑚礁的礁盘就变成港池,口门是港池的门,这样连岛带港口都形成了。”

有了“天鲲号”造岛一键即可完成。王健相信,未来世界各个海域一定会有“天鲲号”的身影,“这条船出来之后,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跟世界上其他疏浚公司竞争每一个疏浚工程了。”

幕后

“天鲲号”设计者来自708研究所

被网友誉为“造岛神器”的“天鲲号”,完全是国内设计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设计者正是中船集团708研究所等国内单位。

公开资料显示,组建于1950年的708研究所,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所共有职工近7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600余名,覆盖了20多个专业。

他们有多牛?或许从一个个例子之中可以管窥一二。目前正在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的 “向阳红01号”、10月刚刚下水的千吨级海监船 “中国海监1001”、3000吨级出口护卫舰都是他们设计的。

至于“天鲲号”,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一位副总设计师丁勇,正是来自于708研究所。今年7月,他刚获评首批全国疏浚行业专家。

2001年,丁勇进入708研究所,担任了多个重点项目或高难度项目的专业主任设计师和副总师,参与解决多个关键技术问题。他南下北上,频繁现身于国内各大疏浚作业现场。

2005年,他先后担任国内首艘3500立方米/时大型绞吸挖泥船“新海鳄”号的机械专业主任设计师、多艘3500立方米/时绞吸挖泥船的机械专业主任设计师或兼副总设计师的工作。

在大型耙吸挖泥船领域,他担任天津航道局13000立方米大型耙吸挖泥船 “通旭号”机械专业联系人,担任中港11888立方米、南通港闸船厂12000立方米等大型耙吸挖泥船设计的副总设计师兼专业联系人。其中,“通旭号”荣获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

2014年开始至今,他担任国内最先进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的副总设计师,参与设计并解决该船多种技术难点。本版文字 央广网 法晚网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新闻推荐

建立PPP项目回报机制吸引民资参与 国办发文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