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新闻> 正文

在不断开放中更好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专家解析制造业领域扩大开放

惠州日报 2018-05-19 14:58

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近期,有关制造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不断推出。

我国制造业形成怎样的开放格局,下一步扩大开放着力点在哪?制造业领域专家对此进行解析。

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

我国制造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不断开放与创新中,逐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制造业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中,完全对外资开放的已有22个大类、167个中类和585个小类,分别占71%、93.3%和96.1%。2017年,制造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达33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1201亿美元。

“我国制造业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不仅夯实自身制造实力,也为外资企业、机构等带来了良好的回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

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政府鼓励中国制造企业积极走出去,制造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开放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

得益于开放与创新,中国制造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面向未来,制造业开放的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在扩大开放中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以汽车为例,不久前,我国宣布加大汽车领域开放力度,随之公布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等外资股比限制时间表。工信部总工程师陈因称,工信部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确定后将尽快发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说,随着产业效率与规模提升,加大开放力度,突破对自主品牌的 “保护期”,不仅不会对国内车企造成较大影响,更有助于鼓励竞争,加快汽车产业提质增效步伐。

“产业的发展依靠于经济全球一体化。”陈因说,中国制造业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激发先进技术融合创新,并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平等互惠性不断增强与全球互利共赢

开放的中国制造业受益于国外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也持续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回报。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乘用车共销售2472万辆,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达到485万辆、420万辆、304万辆、114万辆和46万辆。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海外投资也给当地带去资金、技术和产品,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到2017年底,仅中国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就达到3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5.8万个。

苗圩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互利共赢、开放合作都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根本原则。同时,我国还将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优化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苗圩表示,工信部将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编者按: 逐步建立科学大数据中心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研究人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磨制用于精密测量引力的金属球。新华社图国务院日前发布《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