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就业这道“最大民生”必答题 一谈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编者按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此为“六保”。“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落实的力度。今起,本报就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出一组评论文章,敬请关注。
□ 本报评论员 娄和军
保居民就业,被置于“六保”之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社会发展大局。
当前,就业面临不少挑战和难题。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蔓延,国内外因素叠加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6.0%,比上年同期调查失业率高1个百分点,就业压力确实较大。
保就业,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面对疫情冲击,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就业规模作为政策效果分析的优先指标。要提升就业政策实施能力,强化就业政策落实效果,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有更实举措。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保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尤其是稳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约80%城镇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和生力军。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活得好,大多数就业人员就能端稳“饭碗”。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国家已提出一系列举措,如对中小微企业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电价等。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实际问题、降经营成本、促平稳发展。要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强化社保、财政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要及时调整工具箱,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助企业渡难关,为稳就业蓄源头活水。
保就业,既要稳定现有存量岗位,更要开发更多增量岗位,善于从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疫情在对传统产业发起严峻挑战同时,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业态、新产业为新职业发展孕育土壤,打开就业新空间。与传统职业相比,新业态发展和新职业在保障方面尚未完全到位。要更多聚焦就业服务管理,为劳动者营造更宽松就业环境。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政策,让更多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保就业,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要加强对疫情影响较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失业风险监测,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就业。要下大气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高校和属地政府要搭建精准供需平台,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针对农民工就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支持就近就地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稳天下安。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底线思维,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全方位强化就业优先,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让群众有真真切切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6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