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健康住宅未来或看这些指标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开发商开始关注健康住宅,如绿地集团的健康住宅2.0、当代置业的绿色健康复合社区云、朗诗地产“自由方舟”健康住宅等。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羊城设计联盟)会长盛宇宏近日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这一领域各大开发商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在项目中推行,有的尚在研发阶段,总体来看,一些高端项目更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设计。
■新快报记者丁灿
中国绿色建筑防疫贡献获世界绿色建筑协会认可
“具备疫情防控的基础功能,提供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便利条件,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和预防交叉感染,促进和保障建筑使用者身体健康,稳定疫情防控期间生产生活环境”,这是今年3月,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orldGreenBuildingCouncil)发文刊登的关于中国绿色建筑在应对新冠肺炎中的贡献,文章指出随着中国建筑科技的发展,建筑开始强调健康属性,《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是专门关注建筑健康性能的标准。疫情之后,建筑健康性能将更受关注,以在未来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健康建筑的核心指标体系为“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健康要素,是一个跨专业深度融合的综合性理念,从人的健康需求出发,将其转化为建筑的语言。技术、设备、设施、空间、服务都是服务人全方位健康的途径。健康建筑标识评价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完中心推动开展。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健康社区评价标准》,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小区规划更注重道路设置、等候空间等布局
健康建筑系列标准主编人王清勤,在今年“两会”上就健康建筑建言献策。据统计,我国正在开展的健康建筑项目超过1000万㎡,技术水平及工程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但王清勤指出,我国健康建筑的发展面临两方面问题:一、缺少顶层设计指引。当前健康建筑发展以市场需求驱动为主要动力,由于缺少顶层布局指引,表现出无序的市场发展形态,健康建筑的工程呈现点式发展,辐射效应不足,地域发展不均,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亟需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谋划。二、行业聚集效应不足。由于基础前沿理论建设不足、相关产品与技术原始研发投入不足、跨界融合不充分、人才短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当前尚未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建筑产业。
盛宇宏表示,疫情过后,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健康、舒适的住宅环境,而如何解决居住空间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了当前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他表示,目前我国健康建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沿用了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但在建筑技术,建筑理念方面仍然有待提升。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亦是挑战。从对行业发展分析到对住宅产品的重新思考,从对健康户型的改善研发到住宅小区日照通风、整体优化规划,实现人居环境的升级,是作为建筑师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盛宇宏表示,从人的活动空间上来看,住宅小区因这次疫情多了很多新的服务需求,比如是不是为了更安全的出入,以后会增加更多的人脸识别出入系统;从大门到电梯,按钮或许将成为一个辅助功能,更多依靠大数据的人脸识别依据,将一切记录在案;而在疫情期间我们所依赖的快递业务,是不是在未来的设计中为这一服务提供专门的接收区域,为此我们在社区设计中将考虑到更多道路设置、等候空间等服务半径布局的设计问题。
“消杀”动线优化,单体设计考虑“小中见大”
疫情期间,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洗手、换衣服、洗澡等系列消杀活动。在当前的住宅户型中,从入户门到洗手间进行这一系列操作的动线过长,这也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同时,这次疫情的暴发,也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安全设计方面的缺失。为此,我们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消杀动线”的问题,例如,玄关设置消毒的鞋柜、衣柜等等,可以简单地换装,然后去到厨房放下买回来的物品,接着走到生活阳台,其中包括洗衣、干衣功能,一系列活动进行下来形成一个回流的动线。如果想洗澡,可以马上进干湿分离的洗手间,最后再去客厅和卧室,去跟家人进行交流。在上述户型设计改善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复合、外延、多元的功能布置,让家变得更大、更灵活、更安全。
单体内部还强调空间的多变性,设计做到“小中见大”。整体空间会根据不同的家庭状况,可以做小孩的活动空间,也可以做游戏室或茶室,甚至隔成一间房。这个空间将与客厅连在一起,在这个空间里视线是可以延伸的。平面上,可以考虑在各个角落创造出更多交流和共享空间,即使是很小的厨房和餐厅也可以靠墙做一张桌子,可以烤面包做手工等。“类似很多地方,如阳台、hub空间、厨房和餐厅之间的空间,更多视线更为通透、富有场景化的设计布局,能让家人聚集,产生更多生活的乐趣。”盛宇宏表示。
新材料与新技术正在推动健康住宅发展
盛宇宏表示,健康住宅建筑可持续目标需要建筑师乃至整个建筑行业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新材料、设备和新技术的完整信息,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协同、优化,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减少建筑垃圾,推动建筑住宅建筑的发展。
“随着BIM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未来的住宅建筑将会从更多维度得到升级,例如通过BIM技术可以不断调整管线排布与优化布局以防止倒灌病毒传染、装配式建筑及新材料的技术加入……日后大家买房都可以对这些细节更为关注”。而诸如汉森伯盛系列项目:立白医药港、尚东、保利、阳光城等这些核心区域的豪宅,也正在运用更加智能化的绿色建筑设备,去创造更加舒适的恒温恒湿恒氧环境,通过科技系统,解决居住面临的问题,达到更高的居住体验,让舒适充满家的每个角落。”盛宇宏相信,未来的建筑是“生命的建筑”,它不仅仅是可持续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是人类生活里最坚实可靠的“庇护所”。
新闻推荐
消费养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企业的产品后,企业把消费者的消费视为对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该企业的利润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