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肉类加工厂暴发疫情 这类场所为何成“病毒温床”?
近日,多国暴发肉类加工企业集体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肉类供应的担忧,也折射出肉类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
6月17日,德国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滕尼斯集团发布声明,确认集团旗下一家肉联厂本周以来已有至少657名员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英国威尔士公共卫生部6月18日证实,位于威尔士兰盖夫尼市的禽肉生产企业两姐妹食品集团工厂,因暴发新冠病毒停产并关闭,该工厂目前有58例确诊病例,两姐妹食品集团是英国最大的超市鸡肉供货商。
肉类加工厂集体感染新冠病毒事件最初于4月中旬发生在美国。据美国疾控中心(CDC)5月8日披露,美国有115家肉类或禽类加工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被感染的工人达到4913例。随着工厂内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美国多州的主要肉类加工厂陆续闭厂停工。
那么,为何这类场所成了“病毒温床”?
德国案例
德国最大肉类加工厂
感染人数持续上升
暴发疫情的肉联厂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雷达-维登布吕克。德国卫生官员说,疫情暴发后,雷达-维登布吕克所在的居特斯洛县政府下令关厂,立即隔离大约7000人,包括所有近期在厂内工作的员工。当地学校和托儿所自当地时间18日起关闭。
涉事肉联厂是德国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厂之一。地方官员斯文-乔治·阿登纳说,这家肉联厂可能关闭10到14天,导致德国国内肉制品供应量减少大约20%。
阿登纳说,将分阶段对相关人群作检测。根据联邦政府先前发布的“解封”指南,假如某个地区达到一周内每10万居民累计50例新增病例,当地政府必须考虑重新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肉联厂疫情导致居特斯洛县越过这条“警戒线”,但阿登纳说该县不会“封城”。
滕尼斯集团疫情小组组长格雷翁·舒尔策·阿尔特霍夫说,公司自2月以来全力防疫,无法解释肉联厂为何现在暴发疫情。不过,他注意到,许多外籍员工在边界恢复开放后探亲心切,意味着“我们会暴露于新风险”。
阿尔特霍夫说,肉联厂不少员工来自东欧,近期趁节日假期长途跋涉回老家。另外,工厂车间内温度低让病毒更易传播。
截至当地时间19日下午,德国这家肉类加工厂的确诊人数已经上升至803人。
英国案例
英国三家肉类加工厂
已发现近百确诊病例
据英国《每日邮报》当地时间18日报道,在24小时内,英国三家肉类加工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两家在威尔士,一家在西约克郡,感染人数近百人。
18日,英国威尔士公共卫生部证实,位于威尔士兰盖夫尼市的两姐妹食品集团肉类工厂发现58例确诊病例,560名员工将全部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目前该工厂已停产并关闭。同日,位于威尔士雷克瑟姆的罗恩食品公司证实,该公司有38名员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西约克郡克利克希顿附近的Kober公司18日在厂房外建起了移动检测帐篷,因为公司部分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当日工厂已紧急关闭,正在进行全员检测。
【一个问题】
国外肉类加工厂为何易成疫情暴发地?
肉类加工厂为何总是“中招”?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原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为了减少细菌滋生、保证肉类安全,肉类加工企业的工作间基本上都属于低温密闭的环境,一般在10℃以下,这种温度对于细菌来说不易滋生,但是对病毒来说却易于存活。再加上密闭的环境及较高的人员集中度,工人们难以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如果有一个员工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不注意就可能污染肉类产品,并有更高概率使其他员工受到感染。所以肉类加工厂一旦发生疫情就很容易是聚集性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早前曾表示,在采集含有病毒的生物样本的时候,样本都是储存在低温的环境,温度越低,保存的时间越长。
早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国外肉类加工厂,几乎很少有人愿意遵守防护措施,因为工人们在屠宰和加工流水线上近距离并排站立,从事重体力劳动,很多工人为了呼吸顺畅而不愿意戴口罩。
“中国肉类加工企业复产复工和疫情防控做的比较好。”何计国表示,中国食品企业在复产复工时对员工按时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要求相当严格,切实做到安全可控。
【有何影响】
肉类生产高度集中抵御风险能力差
“美国产业链上的生猪生产和屠宰加工企业高度集中,一旦某个企业受影响,对整个市场影响较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疫情对美国生猪供应链影响,从上游看主要是调运和屠宰受阻导致压栏,使得生猪价格跌幅明显。
另一方面,加工厂关停导致屠宰供给量下降,肉品分割劳动力不足,分割猪肉价格下跌后又快速反弹。
美国有多家肉类加工厂,其中一部分规模很大,能够处理相当比例的肉类。JBS、泰森食品、嘉吉和史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几家大型企业通过整合生产链的每个环节主导着整个行业。
生产部门的高度集中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性。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尤其明显,少数几家工厂负责加工全国95%的牛肉,如果其中一些重要工厂关闭,肉类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认为,畜牧业是唯一“像石油一样不稳定”的大宗商品市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一旦破坏了供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我们现在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4月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威胁。“这场危机为加快粮食体系转型提供了契机。”
他认为,需要与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合作,建立公私伙伴关系。例如,加速发展全球农业和食品的电子商务系统,使农民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教授 Jennifer Clapp也认为,新冠疫情迫使人们重新思考“高效”的食品供应,努力建立一个更能抵御冲击的体系。
她指出,疫情期间,北美和世界各地的大量客户展现出从农民手中直接购买农产品的兴趣,但相关生产商往往缺乏满足这种需求的基础设施。
“我们需要振兴地方和区域的粮食系统,以减少因过于依赖进口和企业主导所带来的脆弱性。”
她认为,各国政府应将从支持大规模、专门化和面向出口的粮食系统转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地方粮食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多样化。综合新华社、央视、《参考消息》、中新网等
新闻推荐
国际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公司大中华区CEO朱屹东:中国市场是利乐全球的创新源泉
最大年产能100亿个封盖、总投资7亿元、半年建成投产……近日,国际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企业、瑞典企业利乐公司,在中国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