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文化传承在诗意中践行

西江日报 2020-10-12 01:49

《还有诗和远方》自今年8月开播以来,不断通过山水和诗歌的碰撞,深情打捞从过去流淌到今天的诗意生活方式。每期剖开一个切面,传递一种主张。在最新一期里,我们欣喜地看到,节目不仅为文旅产业高能带货,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心态”展开积极思辨。多元观点,发人深省。

展现写在岁月里的传承故事

浙江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繁华与古朴共存,从制作国礼的工艺大师,到街头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到处都是写在岁月里的传承故事。

温润如玉的青瓷,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的喜爱,最近100年间,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一度陷入濒临灭绝的窘境,当地以传承为己任的老匠人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龙泉的瓷终于拨云见日,迎来了春天。今年77岁的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徐朝兴,从13岁开始学习制瓷技艺,因为常年用手拉柸,指纹都被磨没了。当“旅行团”成员看到老人完全光滑的手指,心生敬畏,64年的功力和坚守,尽在其中。老人一脸骄傲:“指纹没了,却成就了徐朝兴的青瓷人生!”

和青瓷相比,龙泉宝剑的历史更加悠久。它传承自春秋,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当地最著名的手工艺产业之一。“旅行团”专程拜访了陈记阿金剑铺,沉浸式体验一把寒光闪闪、精美绝伦的龙泉宝剑,要经历怎样的千锤百炼。和徐朝兴大师一样,陈阿金也是13岁拜师,修炼烧火炉、拉风箱、锻打、淬火等基本功。半个世纪来,他通过不断的创新摸索,再现并发展了“百炼花纹钢”的古老铸剑工艺。节目中,当得知工匠们在制作中要一层铁、一层钢地反复折叠、锻打上百次,“旅行团”赞叹有加。飞溅的铁花,竟也有了一种遒劲之美。

历史照进当下+诗意融于生活

作为国产节目领域率先以“诗路文化”破局文旅融合的创新之作,浙江卫视《还有诗和远方》通过系统整合“山水”与“诗歌”资源,开创了文旅节目的“山水诗派”。它不仅以治愈的画风、人文的表达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还积极尝试“大屏+小屏”式联动文旅带货,穿屏创新赋能复工复产,持续拓展着节目自身的媒介效应与价值边界。

比如第四期节目,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了这档节目卓越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有一颗浪漫的“诗心”,还有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遗余力的热忱。节目努力用将传统交织时尚、历史照进当下、诗意融于生活的态度,努力践行着文化的传承。

除拜访徐朝兴、陈阿金两位工艺大师,“诗和远方旅行团”还亲自学习跳刀、铸剑、泥塑工艺,并深度了解了年轻一代的文化心得。例如,“85后”青瓷艺人叶芳作为一名本土的新生代设计师,非常善于用设计诠释有意思的生活,在她的手中,青瓷变成了时尚、有趣的实用主义器物,不再是只可远观的艺术。《还有诗和远方》的到来,某种程度上是为这些传统的瑰宝再助了一把“出圈之力”。

走访中,“诗和远方旅行团”特别关注到了关于传统技艺代际传承的现实难题:当“子承父业”的家庭使命和个人梦想之间存在冲突,应该如何抉择?几位嘉宾就此各抒己见、展开辩论。陈铭的一段分享得到了最多的赞同。他说:“传统文化对于艺术传承的态度是封闭的。这个时代真正的尊重,是让这个孩子选择他所爱的,而让喜欢的人真正可以投入师门,不是只有家族可以传承,艺术应该有博大的胸襟。”

综合

新闻推荐

上海的“洋气”秘诀:和企业一起组CP

身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对新事物的开放、针对企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和试错空间,都让其获得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在成就企业的同时,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