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群众 奋斗漫漫征途 市政协机关扎实开展第一书记工作
临报融媒记者 英子 通讯员 周一林 李玉洁
凛冬岁寒,一场大雪之后,点缀在银白色世界中的高新区罗西街道西磊石村美丽静谧。三年的帮扶工作接近尾声,市政协第一书记工作组仍在村里到处忙碌查看情况,以防寒冷天气给村民生活、村里设施带来安全隐患。
驻村工作艰苦而繁杂,重担万千,百姓为先。2018年,市政协机关第一书记工作组进入高新区驻村帮扶。三年来,工作组累计协调各项资金2100万元用于帮扶工作,作为全市驻村大军的“沧海一粟”,因着“人民”之名,也有了千钧的重量。人民的笑脸,就是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最好的答卷。
创新形式,“桂园党建”助发展
“市里来的干部,对俺村很上心,咱们真希望第一书记能在这里多待些时候。”得知第一书记工作组不久后将要离开,西磊石村一位村民说出了全村人的心声。老百姓的口碑,是对市政协机关派驻第一书记工作组三年来工作的极大认可。
2018年,市政协机关派驻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罗西街道西磊石村进行帮扶。临行前,工作组书记朱凤平就向单位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将在政协的工作作风带到帮扶村,扎扎实实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村庄发展的核心引领,这一点也是顺利开展其他工作的“大前提”。为了夯实村子未来全面发展的“战斗堡垒”,第一书记工作组以身作则,召开会议率先到,打扫卫生带头干,组织活动积极参加;村里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每月20日固定为村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体学习……
与多数村子相比,西磊石村的党建工作有着自己的特色——“桂园党建”。第一书记工作组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将西磊石村的特色产业——200多个桂花园按地域划分为4组,与村党支部4个党小组结对共建,以“党建+产业”为引领,既丰富了党建活动形式,又实现了党建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桂”之名,文旅产业求突破
西磊石村是远近闻名的“桂花之乡”,享有江北最大桂花产业基地的美誉,“磊石桂花”在2014年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可是前几年,桂花产业只停留在单一的种销阶段,种植户之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桂花产业既未形成规模效应,也未聚起发展合力。如此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却不能为村子的发展、为村民增收带来长足的动力,这让工作组难以安寝。
“产业转型升级是第一步”。第一书记工作组牵头在村里成立桂花合作社、桂花协会,把产业集起来、把民心聚起来,引导单一的桂花种销模式向以桂花为主题的“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交易”多元化模式发展。
要想让更多花农受益,扩大销路是硬道理。工作组带领村委同合作社一起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建立网店,邀请自媒体销售专家到村讲课,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自媒体进行线上直播卖货。现在全村线上销售率已经达到70%,村民收入翻番。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在发展桂花产业方面,工作组坚持增大产业附加值,创造增收新支点,带领村委和合作社找专家、跑企业、拉合作,同时成立了桂香小镇青年创客孵化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创新研发了桂花酒、茶、香、枕头等4大系列16个品种5个注册商标的文创产品。桂花的产业链拉长了,附加值提高了,村民的钱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实干惠民,美丽乡村新气象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并不是第一书记工作组的最终目标,物质精神同发展才是他们想看到的。
驻村伊始的走访过程中,工作组发现群众对村庄水、电、路、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意见很大。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第一书记的努力方向。驻村后,工作组先后协调资金1000万元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铺设3万米管道,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电路改造工程,更换电表电箱电线杆1160个,解决群众用电安全隐患;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修路里程达到10公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出行;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庄主要干道、节点进行绿化改造,绿化1万平方米,粉刷美化墙面6000平方米……
市政协主席徐涛来西磊石村实地调研后,认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以实际行动推动帮扶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望风风雨雨的帮扶历程,第一书记工作组两名书记脑海中回忆满满。始终心怀人民,他们做到了,正如徐涛调研时强调,他们建成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即将结束,未来,市政协机关将有更多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初心不变,奋斗不止,继续在为民服务的漫漫征途上一路向前。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露)1月4日晚间,富力地产公布2020年全年销售数据,2020年全年权益销售金额约1387.9亿元,销售面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