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下月施行,这些相关股股价领涨
记者 | 徐宁
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就要来了。
1月5日晚,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排放权是指分配给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
根据《管理办法》,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以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将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及相关活动信息,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1月5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首个履约周期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落实到企业。
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底发布《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将发电行业率先纳入。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位证券机构环保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此次《管理办法》出台,将促使煤电等大型碳排放企业加速向低碳转型。
因为这些企业为满足生产需求,需要从交易市场上购买更多的碳排放权,这将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强度。同时也会促使企业加速投资新能源项目,以对冲掉部分自身的碳排放权。
该人士认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也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将形成利好。这些企业可以将自身多余的碳排放权在市场进行出售,从而获得额外的收入来摆脱补贴依赖等问题。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组织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显示,光伏发电的能量回收周期为1.3年,其使用寿命为25年,即光伏项目24年的生命周期里为零碳排放。
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Z. Jacobson发布的数据,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15-34克/度,风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7-17克/度,煤电加碳捕捉与贮存后的二氧化碳排放为286-876克/度。
《管理办法》明确,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相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另行制定。
CCER指的是经国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根据此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用于抵消的CCER应来自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减排项目。这意味着,建设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以成为减排的重要途径。
此外,《管理办法》指出,目前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后续可能将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办法》尚未明确碳排放配额总量及划分、算法等,减碳效果或许难以立竿见影,但总体减碳趋势是积极向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碳排放配额总量指标比较复杂,一旦确定下来,影响也会较大,具体的总量指标如何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为排放配额的总量多寡,决定了配额的稀缺性,直接影响碳市场的配额价格。
据《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平均碳价将从2020年的49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升到93元/吨,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167元/吨。
受上述消息影响,在今日大盘整体下跌的情况下,多只碳排放相关概念股股价飘红。
根据东方财富碳交易个股资金流数据显示,16只碳排放概念股中,有10只相关概念股上涨。
其中,1月6日开盘,远达环保(600292.SH)股价直线涨停,股价为7.66元/股,上涨10.06%。
截至当天午市收盘,华银电力(600744.SH)股价为3.29元/股,上涨8.22%;凯美特气(002549.SZ)为7.68元/股,上涨2.54%;长源电力(000966.SZ)股价为4.04元/股,上涨2.02%。
其余相关环保公司股价也有所上涨。
其中,先河环保(300137.SZ)上涨5.5%;绿色动力(601330.SH)上涨2.02%;卓越新能(688196.SH)上涨1.71%;金圆股份(000546.SZ)上涨1.48%。
据央视新闻报道,2011年以来,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截至2020年11月,全国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此前在吹风会上答媒体问时透露,“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碳市场的建设,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行业前期已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下一步要考虑加快纳入。
新闻推荐
1月4日晚,在四川省华蓥市农产品夜市上,顾客在品尝特色农产品。近日,四川省华蓥市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步行街开辟夜市流动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