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上海:“五个新城”未来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象

上观新闻 2021-03-24 20:18

上观新闻2月18日消息,作为上海“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如何规划建设?

牛年首个工作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五个新城将聚焦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等三方面集中发力、全面赋能,在主城区外围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从长三角城市网络中脱颖而出。

“五个新城”要打造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象。面向“十四五”推进新一轮的新城规划建设,聚焦“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跳出“中心城+郊区”二元空间模式

“五个新城”并非新概念。《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曾选取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要求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虽然已经历十余年发展,但上海新城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有了新的目标定位。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与原来的卫星城和单纯郊区新城的定位不同,“五个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立足于长三角视野,上海主城区已经扮演着类似伦敦、纽约在各自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角色,发挥着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城市作用。相应的,“五个新城”也必须跳出上海市域“中心城+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和长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个城市一样,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和长三角的增长极。

要承接相应的功能定位,“五个新城”城市产业能级要大幅提升。如,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浓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城中心初步具备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能级,新城成为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五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公共服务品质需要显著提高。拥有一批服务新城、辐射区域、特色明显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高能级设施和优质资源,形成保障有力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实现普惠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布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更加完备。

交通枢纽地位需要初步确立。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即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

人居环境品质需要不断优化。形成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骨干河道两侧和主要湖泊周边基本实现公共空间贯通,率先确立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安全韧性的空间治理新模式,新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聚焦完善产业、交通和公共服务

“十四五”期间,新城如何发力?落实“独立的综合节点城市定位”,“五个新城”着重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完善产业、综合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相关分析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各新城均已形成良好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已具备一定能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区域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独立性仍未显现。如,对外交通联系上,缺少独立的对外交通枢纽和高频次的对外交通联系;产业功能导入上,产业辐射性不强、头部企业不多;公共服务能级上,各类高等级、专业性公共服务设施仍有欠缺,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同城化辐射带动作用仍有待提升。

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挖掘资源禀赋,谋划新城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功能。如,坚持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以特色品牌园区为关键抓手,积极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服务辐射功能。顺应新技术革命,培育未来产业。

赋能公共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在新城汇聚和创业。如,按照一流标准,集聚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继续建设一批类似嘉定保利大剧院、奉贤九棵树艺术中心这样代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暂时无法实施的,也要预留足空间。引入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品牌资源。按照优于中心城的建设标准和品质要求,推进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加大新城住宅用地供应,提供国际社区、人才公寓等多样化、高品质、可负担的住宅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600米范围内新增住房中以租赁房为主。

坐落于奉贤区的全国首座森林剧院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这是300座的半开放式主题剧场。孟雨涵摄 资料图

上海保利大剧院。 张海峰摄 资料图

赋能综合交通,形成链接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点。打造“一城一枢纽”,确立新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优先建设实施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提升外向度和联通性。聚焦内部交通系统,提升功能和服务品质。构建以轨道交通(局域线)为主的新城内部公共交通体系,并提前谋划做好空间预控。优化新城内部路网结构,加大主次干路规划实施力度,完善静态交通系统。

超出中心城建设标准和水平

“五个新城”将突出空间品质,按照超出中心城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将新城建设成为对标最高标准、展现最新理念的示范和样板。许健表示,将以“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作为目标愿景,围绕“最具活力”“最便利”“最生态”和“最具特色”四项空间品质的基本要求,突出四个方面空间策略。

强化汇聚共享,以高能级功能聚集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区、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来吸引和支撑人口集聚,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将新城作为入沪就业、生活的首选地。如,打造功能聚核的繁荣都市;推进形成功能融合、空间复合的产城格局;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空间,打造活力街区;整体性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城市。

突出高效智能,注重智慧科技在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加强规划空间应对,建设更高效智能的新城。如,强化对外快捷、对内便利,营造更方便优质的出行体验;做优街坊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未来社区;系统推进实施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

坚持低碳韧性,把绿色低碳和安全韧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被动应对灾害转向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率先打造韧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如,构建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构建安全韧性、弹性适应的空间新模式;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样板。

塑造个性魅力,尊重新城的自然山水格局,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聚焦门户、地标、轴线等关键空间要素,通过城市设计、强化空间特色,形成“一城一意象”的城市名片。如,塑造尺度宜人、疏密有致的整体空间格局,避免走中心城空间“过高过密”的老路,合理控制新城基准高度,构建整体舒缓的空间基底;突出历史保护,彰显文化特色,形成“嘉定教化城、青浦江南风、松江上海根、奉贤贤者地、南汇海湖韵”等系列的新城名片。

相关配套文件正在送审

推进新城规划建设,上海正以“市区联动、以区为主”进行落实,搭建了“1+6+5”体系框架。市规划资源局表示,目前,“1+6”已形成送审稿,正在走发文审议程序,“5”已经形成送审稿。

“1”是指“十四五”期间指导新城规划建设的核心文件《关于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6”是指6个重点领域的专项工作文件,包括支持政策、交通发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品质和新基建、新城规划建设导则等。“5”是指按照塑造独立功能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目标,制订各新城的《“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特别是要围绕产业功能、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各重点领域,明确具体任务;聚焦新城中心、老城社区、特色地区等类型,在每个新城内选择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实现资源聚焦、滚动开发;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梳理标志性重大项目,形成项目库和建设计划,做好实施推进安排等。

许健表示,要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全面提速,接下来还要打造一支高品质建设和运营的团队,如优化新城功能性开发平台,除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外,积极遴选国内外有实力、专业化的开发主体,引入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团队。聚焦重点地区、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合理谋划建设时序,制定滚动成片开发计划,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带动一片,有重点、有步骤、分类推进新城建设。尤其要推动各新城聚焦重点地区,践行示范最新开发理念和技术,打造对标最高标准、展现最新理念的示范和样板,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态势,确保新城建设的集聚度和显示度。形成市区推进新城规划建设的合力,如在目前市级部门已形成的支持政策“组合拳”基础上,协同各方为每个新城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支持政策。

至2025年,“五个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原题为《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五个新城”未来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象》)(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中国联通首次公布5G套餐用户数7083万,今年将基本完成2G退网

记者|姜菁玲3月11日,中国联通公布2020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20年中国联通全年营收为3038.4亿元,同比增长4.6%;税前净利润为...

相关阅读